以高质量党建激活“两企三新”红色动能

党建园地

2024-07-05 16:00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

A A A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理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近年来,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抓好“两企三新”党建,为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贡献“两企三新”力量。

  强化“三个引领”,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在“两企三新”领域开花结果。强化政治引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努力把“两企三新”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团结凝聚广大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引领“两企三新”领域党员群众当好新质生产力发展“助推器”、高质量发展“生力军”。2024年,全区各级“两企三新”党组织开展党员集中学习2700余次、主题党日1600余次、纪律党课900多场次,推动“两企三新”组织和群体始终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强化机制引领。在全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市、区)设立“两新”工委,把“两企三新”党建作为盟市、旗县(市、区)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包联指导制度,全区300余名盟市领导干部、3000余名旗县领导干部联系指导3000多家非公企业和1000多家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强化组织引领。强化典型引路、龙头带动和“头雁效应”,全区共成立行业党组织150多个。择优配备600余名党组织专职副书记,选派10200余名党员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实行百强民营企业发展党员单列计划,平均每年发展党员300余名。扎实开展自治区坚强堡垒“模范”党支部创建和“两优一先”推选工作,命名了132个“双强六好”非公企业和“六个好”社会组织党组织。

  开展“三项行动”,推动“两企三新”党建在攻坚克难中见行见效。专项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集中攻坚行动。推动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快递企业总部及重要业务板块、区域总部、二级公司党组织全覆盖,带动链上企业、加盟企业、合作企业党的工作全覆盖。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参与行业治理和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例如,呼和浩特市通过“行业党建+微公益”活动,促进新就业群体团结凝聚,实现他们与首府的“双向奔赴”。统筹推进全领域、多行业党建“百日攻坚”行动。对“两企三新”组织和群体开展全面排查,指导成立自治区重点民营企业党委,为自治区互联网行业党委和总商会党委增补党委委员。指导园区企业综合党委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党建为抓手,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相融互促。例如,呼伦贝尔市积极探索建设“新业态企业党组织孵化基地”,对全市各园区和属地范围内新业态企业实现兜底管理服务。深入推进“三问三建三引领”赋能增效行动。建立“新就业群体有诉求,党组织有响应,部门有措施”的诉求收集解决机制,开展问出心里所想、问明生活所需、问清发展所盼“三问”活动。指导行业管理部门、协会商会、平台企业开展建好管理体系、建强组织体系、建实保障体系“三建”活动。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管理层交叉任职、共学共商等工作机制,实现对“两企三新”组织和群体方向引领、发展引领、价值引领“三引领”。例如,呼和浩特等地通过节日慰问、“暖蜂”行动、快递小哥权益保障、员工关心关爱、“暖心旺季”活动等载体推动党建工作与群建工作深度融合。

  补齐“三块短板”,推动“两企三新”党建在服务大局中破浪前行。补齐主线意识不强的短板。指导推动“两企三新”组织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企业章程、行业规章、社会组织章程,抓好“两企三新”领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讲清楚“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补齐党建服务促进发展融合不够的短板。引导“两企三新”组织在服务中心大局中找准坐标、贡献力量。发挥行业党委作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诚信建设工程”。引导“两企三新”组织在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上取得突破,助力“科技突围工程”。引导重点行业领域企业树起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旗帜,如内蒙古蒙草生态有限公司党委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助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两企三新”组织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2万余件次,深入实施“万企帮万村”行动,如鄂尔多斯597家企业结对帮扶613个嘎查村,实施帮扶项目615个,投入资金6.69亿元。补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措施不优的短板。探索“两企三新”领域参与基层治理的新途径,让“管理变量”成为“治理增量”。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进楼入户的优势,推动他们从治理对象向治理力量转变。例如,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打造“新新向党”党建品牌,鼓励800余名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到社区报到,成为基层治理的“先锋”力量。

  落实“三项保障”,推动“两企三新”党建在强基固本中做优做强。落实经费保障。落实财政支持、党费拨返、纳入管理费用税前列支等政策。自治区每年下拨专项资金,带动盟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用于推动“两企三新”党建。落实阵地保障。充分发挥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社工站等阵地作用,聚焦新就业群体热饭难、充电难、歇脚难等问题,以呼和浩特“红蜂驿站”,鄂尔多斯、乌兰察布“暖心驿站”建设为试点,大力加强新业态和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建设。落实服务保障。为“两企三新”从业人员提供政策宣传、学习培训、业务办理、生活便利等服务保障,今年以来各级举办民营企业负责人培训班200余期,积极宣传民营企业发展成就,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郭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