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多听听年轻人的

党建园地

2024-06-24 15:15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A A A

  01
     
  前段时间,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又火了。
     
  火的原因是,这里出现了一些属于年轻人独有的“征婚令”:自我介绍变成了“本人爱好B站、徒步、宠物和园艺,寻求志同道合伴侣”等清新表达,择偶标准由原来的“有房、有车、有大城市户口”等变成了“我是爱旅行的,要找一个能一起‘疯’的人”,等等。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之声等对此进行了报道,#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相亲角整顿#等话题登上抖音、快手热搜榜,被网友调侃为“年轻人开始整顿上海相亲角了。”
    
  02   

  说起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很多人并不陌生。
    
  这个相亲角,最早兴起于2005年,是由市民自发组织、逐步形成的。
     
  相亲角位于公园的北角,每逢周末,这里人流涌动、人声嘈杂,好不热闹。
     
  道路两边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相亲简历,有的挂在树枝上,有的放在雨伞上,有的摆在地上,有的拿在手上。
     
  这些简历,上面大多写明了相亲者的年龄、学历、收入等个人信息,以及要求相亲对象要在大城市有房、有户、年薪达到多少等择偶标准。
  
  说是相亲角,可是很难看到年轻人的身影,多数是头发斑白的老人在这里溜达。
     
  他们一边走一边看,看到符合条件的相亲简历,就停下来“搭讪”,进行深入了解,如满意,就留下各自的联系方式,撮合子女去相亲见面、进一步发展;
     
  如不满意,或者压根儿就看不上相亲简历上的“房车钱”之类的条件,就继续溜达继续转。
     
  他们日出而来,日落而散,整日“泡”在这里,只为帮子女们寻觅个满意的相亲对象,盼着子女早点结婚成家。
     
  03
    
  这个曾经以中老年人为主,略显“冰冷”和功利化的相亲场所,如今,却融入了年轻人自己的“元素”,让相亲角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自我介绍,有人写到,“老二次元了,周末喜欢逛超市”“喜欢自驾,去人少的景点发呆”“偏爱会过日子的会员男”“喜欢精致生活的人夫感”……与以前相比,更有年轻人的气质,更具诗情画意。  

   

  择偶要求,有人写到,“本人男,喜欢自驾吃货一枚”“我不求你多漂亮,只希望你心中有爱、眼里有光”“你得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别整天跟风跑”……要求将来的另一半,不仅是过日子的搭档,更是心灵的伙伴。
     
  04  

   

  透过年轻人在相亲角的这些清新表达和诗意介绍,我们看到了什么? 

  

  一见倾心重要,一世情深更重要。有人说,爱情最好的模样,就是始于一见倾心,陷于相濡以沫,终于岁月长情。“公园相亲角被整顿”的背后,是年轻人婚恋理念的更新和对内心需求的真诚表达,是他们希望对人生未来真正负责的表现。一见倾心,是许多美好爱情的开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才是爱情最美的样子。
    
  物质条件可以共同创造,精神世界必须相互契合。婚姻的本质,是两颗心的相互吸引与深度融合。年轻人提出的新观念,倒不是说他们完全不看重“房车钱”之类的“硬条件”,而是更加看重那些无法用物质量化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更注重婚恋中双方的内心契合度。物质生活可以共同创造,三观合拍才最重要。
     
  婚姻都在生活里,会过日子最重要。过日子,过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情感和现实生活的融合。比如,“喜欢去人少的景点发呆”,表达了年轻人对生活方式和情感需求的偏好;比如,“偏爱会过日子的会员男”,折射的是年轻人对日常消费观的关注。婚姻带给人们的幸福,往往来自于日常的琐碎和平凡的生活。
     
  05
     
  相亲,终归是年轻人自己的事情。  

   

  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婚姻和爱情的期待与追求。
     
  多听听年轻人的想法,多尊重年轻人的选择,让年轻人的爱情多一些“双向奔赴”,这样的相亲,年轻人更乐意接受。
责任编辑:郭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