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赤峰市作为蒙东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要坚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加快推进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统领开放型经济发展全局,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将赤峰市独特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以高水平开放推动赤峰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据满洲里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赤峰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74.3亿元,同比增长53.6%,位列自治区第3位,在全区外贸总值中占比15.7%,实现“开门红”。赤峰市一季度外贸发展开局有力、态势良好,彰显出强劲动能和综合竞争力。
赤峰市建设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优势
——赤峰市区位优势显著。赤峰市位于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赤峰以东是东北,赤峰以南是华北,地处东北、华北地区结合部,是首都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在公路方面,整体成网、区域成环的“六横八纵”公路网主骨架已基本建成,打通了进京达海、连接周边省市和资源富集区的快捷通道,实现了“2小时进京、4小时达海”。在铁路方面,赤峰市运营铁路有叶赤线、京通线、集通线、赤大白线和喀赤高铁等5条线。目前,赤峰市已构建形成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支撑,以干线铁路、普通公路、客货枢纽为多类补充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赤峰市具有自治区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产业条件。赤峰市已建成羊绒、羊绒制品和杂粮杂豆3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专业化工、医药2个自治区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依托基地示范带动,外贸龙头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不断做大做强。赤峰资源禀赋优势显著,号称“中国有色金属之乡”,铜冶炼能力110万吨,全国排名第三;在克旗发现的维拉斯托锂矿,亚洲储量最大。赤峰市制造业基础雄厚,可以承接很多产业,不仅拥有较为健全的铜、钢、铝产业链,还是自治区重要的医药产业核心地区。赤峰市作为距离京津冀最近的风电资源富集地区之一,新能源可开发空间在1700万千瓦左右。
——赤峰保税物流中心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保税物流中心。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赤峰市成功建成赤峰保税物流中心。中心具备进口货物保税仓储、出口货物入区退税、国际物流分拨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转口贸易等优势功能。海关、国检、银行、货物代理等部门企业已入驻中心,可为蒙东、冀北、辽西地区的进出口贸易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保税物流服务,为加快建设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和有力支撑。
——依托赤峰保税物流中心建成的中国(赤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是蒙东地区首个跨境电商试验区。2020年,赤峰市成立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平台有限公司,运营上线了赤峰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网站,具备企业注册、企业服务、政务对接、跨境进出口业务申报等功能,与满洲里海关数据中心实现三级节点数据联通,实现多部门信息互通、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进出口业务服务。
——赤峰市是蒙东地区唯一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2022年4月6日,中欧班列“赤峰号”成功在赤峰保税物流中心开出运行。班列按照“属地报关,口岸验放”快速通关模式,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缩短报关、查验和通关周期,有效降低进出口商家的市场、人力和时间成本。2023年,班列已开行18列,承运40英尺集装箱949个,货值3.3亿元,同比增长314%。
——赤峰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是自治区第二家、蒙东地区首个进出境快件监管中心。中心作为集进出口快件通关、仓储、装卸、分理、物流信息综合处理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快件集散基地,可开展文件、个人物品和货物三类快件业务,平均每单商品耗时不到1分钟,全年快件处理能力达到406万件。赤峰国际快件监管中心的运营,不仅丰富和拓展了中国(赤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功能,还打通了赤峰经国际航班通往世界的空中贸易走廊,为国人在赤峰搭建了“买全球卖全球”的又一平台,有力推动了赤峰市创建全国快递电商协同发展示范区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更好融入和服务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建设。
赤峰市建设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推进措施
——秉承统一大市场理念。研究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打造“蒙东辽西冀北”一体化协同发展政策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细化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政策,不断积蓄和提升创新动能。同时,积极对接国家部委及自治区相关部门,持续推进赤峰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
——做大做强“通道经济”。进一步完善保税物流中心服务功能,连接断点、打通堵点,以物流吸引人流、资金流、企业流,将面向东北陆海新通道打造成为“黄金”通道,促进内陆港功能与腹地经济对接,构建形成“口岸带动、腹地支撑、边腹互动”的新格局。找准和提升基础设施“硬联通”的新发力点和新结合点,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积极推进畅通陆路、空中、海运、网络等物流、信息通道,不断完善高效衔接、绿色低碳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提高中欧班列开行频次、扩大班列覆盖范围、强化货源集并能力,扩容提质,建设面向蒙俄、欧洲开放,贯通南北的区域性贸易大通道;加快申请建设赤峰航空口岸,助力推进赤峰航空快递运输业务取得进展;开拓与锦州港、天津港、营口港、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港业务,畅通铁海联运班列发展;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和大数据支撑能力,打造面向建设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区域数据中心。力争早日建成区域性国际物流运作基地和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推动“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
——加快建设“平台经济”。发挥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两大平台的公共服务作用,利用市场资源、客户资源及信息资源等优势,加强与区域内产业园区、企业的走访交流互动,帮助区域内企业开展贸易对接、投融资等活动,努力在促进腹地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引领带动作用。发挥两大平台的创新发展新引擎作用,依托综合保税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培育壮大本地外贸企业,积极招引保税维修、物流分拨、货物仓储、加工制造、跨境电商等企业入驻园区,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发挥两大平台的就业创业新渠道作用,促进跨境电商平台业务发展提速,不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催生外贸增长的新动能。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完善线上平台和线下园区软硬件设施。推动数字贸易等跨境电商新业态加速发展,积极动员传统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出口业务。鼓励企业建设海外仓,重点推动内蒙古克孜勒进出口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在俄罗斯乌法市、新西伯利亚市建设完成跨境电商海外仓。
——推进发展“泛口岸经济”。在打造外向型出口产品产业链方面,积极引导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分销运输全流程,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重点培育壮大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绿色冶金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依托赤峰市出口能力强的企业,拓展“赤诚峰味”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出口。组织品牌使用主体参加国际农畜产品展会,发展品牌产品出口订单。鼓励企业加强精深加工环节研发,引导生产集营养、保健、方便于一体的优质功能性食品,重点开发旅游商品市场等易产生高效益的市场。推动商贸流通业、农牧业、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园精品旅游景点,持续擦亮全域旅游王牌。在承接产业转移产业链建设方面,推进从货物落地加工到转化增值,从简单的原料中转集散到原料“进口—加工—销售”一体化“全进全出型”发展模式的形成,做大“落地经济”转化这篇大文章。抢抓京蒙深化协作的战略机遇期,积极主动承接首都产业转移、科技转化成果,充分利用(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科创平台,大力构建“北京研发+赤峰制造”的区域产业链,助力产业创新发展“飞地经济”。
——积极推进发展多业态“数字经济”。注重发展数字贸易,充分发挥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政策叠加优势,积极开展业务模式创新,如“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拼箱转关运输、“中欧班列+跨境电商”、“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产业带(集群)+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实体新零售”、“保税展示+直播”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推动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迸发新活力,推进发展“数字经济”。
(作者系赤峰市委副书记、红山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