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自治区党委2024年“新春第一会”对政务诚信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部署安排。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安排,以政务诚信建设为重要抓手,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为办好两件大事、闯新路进中游、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政务服务支撑和有效数据赋能。
深刻认识政务诚信建设对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
诚信建设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六个工程”之一,政务诚信建设是诚信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蒙古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和坚实支撑。
深刻认识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是营造我区市场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市场化营商环境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有力引导,公共政策兑现、推进阳光政务、贯彻公平正义原则、加大政府欠款清偿力度等政务诚信建设,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必要前提,是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是其他市场主体诚实守信、履约践诺的行为规范和风气导引,是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立身之本。
深刻认识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是营造我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坚实支撑。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政务诚信需要法制规范,更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助推器、支撑力,全区各级行政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守法的自觉性决定政务诚信建设水平,主动发现和解决个别地区存在的朝令夕改、损害市场公平交易等政务失信行为,对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具有风向标作用。
深刻认识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是营造我区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客观要求。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一个守信践诺、一诺千金的诚信政府,有助于高质量完成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我们的把内蒙古打造成为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大责任,推动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
紧扣政务诚信建设工作重点,聚焦聚力推动我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强化系统观念,做好规划供给。及时清理和修订与政务诚信建设不适应的相关制度规范,加快推动出台《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4.0方案》《内蒙古自治区推动政务数据直达基层更好支撑“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方案》《自治区权责清单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为政务诚信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推动建立共性疑难问题会商解决机制,定期对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疑难复杂问题进行分析诊断,推动问题解决。
二是强化平台支撑,做实数据共享。建立完善政务诚信信息管理平台,打破“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做好政府失信行为的信息归集、甄别研判、数据分析、任务派发、督促督办、延时提醒、办结销号等工作。积极对接国家信用信息平台,加快推进“一体化”查询、“一张网”管控,把与我区相关的各类主体信用记录、信用行为全方位全覆盖地监管起来,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以重点应用数据需求为牵引,深化数据共享“三张清单”应用,加快建设自治区5个基础库、6个主题库、3个专题库,让更多政务事项办理免证照、减环节、减时限。
三是强化全面监督,推动问题整改。充分发挥12345热线作为政务服务“总客服”、联系群众“民生线”的作用,有效联通各类投诉平台和相关网站、公众号、客户端,进一步优化“诚信建设投诉”窗口设置,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及时收集掌握社会各方面问题,推动解决政府部门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招商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产业扶持、政府投资等领域承诺事项的违约失信行为。
四是强化集成改革,促进高效服务。今年推出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项目,同时针对所涉及的86项政务服务事项,形成系统和数据清单,实现系统精准对接、数据精准推送,持续提升易办好办水平。推动牵头部门尽快出台业务方案、技术方案,统筹项目建设经费,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组织推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将“高效办成一件事”纳入综合窗口受理范围,最大程度便企利民。
五是强化阳光履职,推进政务公开。推进权责清单、全区三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动态调整和全区三级行政权力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梳理公布工作,继续压缩、下放权力事项。尽快完成全区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全要素标准化,建立行政许可审批行为统一规范。有效利用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加大便民惠企政策公开和政策解读力度,推进行业主管部门在网站上及时主动向社会公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在诚信建设工程中走在前、当先锋
孙绍骋书记在自治区2023年“担当作为好干部”命名会上强调,办好内蒙古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抓好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领域诚信建设工程,关键要在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四个方面下功夫,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保障政务诚信工作高质高效推进。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强化政治引领。紧紧围绕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突出强化政治建设,加强理论培训,引导党员干部善于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寻破解制约政务诚信建设高效推进的方法和途径,在政务服务的具体实践中把握工作的规律性和关联性,真正把政务失信各类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做好问题整改的“后半篇文章”。
二是加强组织建设,强化组织保障。以全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系统机构改革为契机,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准确把握统和分、度与效、数与政、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将政务诚信建设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与机构职能职责优化配置、工作力量摆布统筹考虑、科学谋划,真正从体制机制上保障政务诚信建设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担当。立足职能职责,注重在干事创业中锤炼过硬作风,破解“数据孤岛”、深化“两优”专项行动、为基层减负,聚焦推进“一表通”、重构12345热线派单机制等一系列具体问题,以点带面,推动解决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领域政务诚信建设中存在的“慢、粗、虚”问题,以优良作风提升工作质效。
四是加强纪律建设,强化底线思维。将加强政务诚信领域纪律建设同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有机结合,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下大力气建制度、立规矩、抓落实、重执行,更好地用制度法纪解决轻诺寡信、宰商骗商、违约毁约等失信行为,以纪律刚性约束为全区诚信建设工程保驾护航。
政务诚信建设质效成果显著
依法行政扎实推进。全面落实权责清单制度,以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依托,持续推进全区行政许可事项全要素标准化,实现“所有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发布统一实施规范3595项。做好阳光履职,坚持应公开尽公开,推进“双公示”拓展至 “十公示”,公示信息141484条。
数据共享更加有效。印发了《全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完善需求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三清单”机制,编制政务数据目录超过6.3万条,累计调用量超5166亿次。全区统一电子证照库汇聚证照类型687类,提供数据共享服务20.92亿次。
平台建设稳步迈进。明确自治区政务信用信息管理平台、“信用修复一件事”和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三期建设需求,在自治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中规划设计信用异议、信用承诺公示、信用查询、联合奖惩、信用“十公示”、融资服务和信用报告七项功能升级。
投诉渠道畅通快捷。线上联通12345热线、“蒙企通”平台、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96888热线,收到诉求697件,累计为企业清欠账款、挽回损失5300余万元。线下在全区各级政务大厅设置“诚信建设投诉”窗口137个,集中受理政府部门各类违约失信行为投诉。
集成服务快进优进。在2023年推出的10个“一件事”服务套餐基础上,对其中5个“一件事”进行迭代升级;对今年新增的8个“一件事”再攻坚再突破,建立“日跟进、周调度、月通报”机制,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累计受理办件4万余件。
经过一个阶段的集中攻坚,政务服务质量和效能有了较大提高,但政务行为中轻诺寡信、违约失约、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引领、保障、示范作用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和有解思维,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深化政务服务和数据赋能改革,提升政务诚信建设水平。
抓好全区政务诚信建设,关乎内蒙古人讲诚信、守信用正面形象的树立,关乎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只争朝夕、苦干实干,不断细化完善各项攻坚举措,为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