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推动北疆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党建园地

2024-05-24 10:43

来源:《实践》杂志 作者:乔彪

A A A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如何办好思政课提供了重要遵循。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大学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为内蒙古大学指明了办学方向。五年来,内蒙古大学全体教职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积极探索育人新方法,精心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思政课建设坚实梁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学校党委把准“方向盘”,突出政治引领,用好“指挥棒”,做好顶层设计,持续强化组织保障、推进一体育人、完善平台建设、注重示范引领。

  强化组织保障。学校党委聚焦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要求,成立内蒙古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行系统谋划,研究重大事项,解决关键问题,完善工作格局,强化保障支持。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思政课程建设工作。学校领导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带头走进课堂讲课听课评课。
  
  推进一体育人。学校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加强思政课建设工作纳入《内蒙古大学新时代本科课程建设方案》,制定《内蒙古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施办法》;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制定《内蒙古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关于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确保各类课程、资源、力量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完善平台建设。近三年,学校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软硬件建设,建有300平方米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立“土默特党性教育基地”“大青山抗日革命根据地”“兴安盟一馆三址”“敖汉干部学院”等一系列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24年3月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
  
  注重示范引领。充分发挥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牵头单位和“内蒙古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研修基地”作用,积极承办全区“开学第一课”联动直播,组织全区思政课教师骨干研修培训班,年均培训200人次。运营管理内蒙古思政课资源平台和“北疆思政课”微信公众号,开发内蒙古红色文化旅游网,为全区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提供VR仿真在线教学资源支持。作为内蒙古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联席会议秘书长单位,主办全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联席会议,召开内蒙古高校思政课课程建设研讨会。
  
  坚持守正创新,多措并举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学校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推进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
  
  优化课程方案,让思政课教学“亮”起来。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和教育部相关要求设置课程,落实规定学分学时,出台《内蒙古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施办法》,整体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着力在融入和转化上下功夫,制定《党的二十大精神全方位全过程融入思政课设计方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全过程融入思政课设计方案》等。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论”通识必修课,围绕“四史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设选修课。
 
  找准实践落点,让思政课教学“活”起来。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蒙古的生动实践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时的殷切嘱托,聚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蒙古红色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内蒙古实践”主题,陆续开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以库布其沙漠治理为例”“青山烽火——走进大青山抗日革命根据地”“迈向世界乳业科技之都——呼和浩特向未来”等专题实践课程,形成“三下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我心中的思政课”等系列实践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投身“社会大课堂”。
  
  强化网络赋能,让思政课教学“鲜”起来。建立虚拟仿真实验、云端资源平台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数字大思政魔方”。高质量建设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室,实现虚拟仿真教学课堂全覆盖;集合全区132处优质VR实践教学资源,实现全区思政资源“云端共享”;开发“内蒙古红色文化旅游知识库”,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数字化支持;建立“校园红色影院”,以爱国主义影视作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以学生导学、专题研学等方式构建了生活化的思政社群。
  
  坚持固本强基,全方位增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校坚持引育结合,努力培养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常抓不懈,让教师师德师风“美”起来。学校始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强化思想引领,提高政治站位,常态化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严把思政课教师政治关,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作为红线底线,将思想政治、品行作风和国家通用语言能力作为教师授课的首要条件,加强教师在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管理。

  多措并举,让师资队伍结构“优”起来。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以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为目标,制定培养、引进和外聘思政课优秀教师计划。设立思政课兼职教授教师岗位,聘请符合条件的校内外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和先进人物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建立“傅锁根名师工作室”“莫伶名师工作室”“许晋名师工作室”等,2024年“莫伶名师工作室”入选全国首批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
  
  科学统筹,让教师培训体系“精”起来。学校持续健全思政课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加大培养力度,拓宽培训渠道,优化培养模式,丰富培训内容。每年选派教师参加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研修班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班、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员培训班的学习培训,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开展社会实践研修。
  
  (作者系内蒙古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崔致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