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对自治区加快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提出一系列重大支持政策,明确了闯新路、进中游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具有极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各族群众的深情厚爱,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内蒙古发展的关心支持。
乌兰察布市坚持把贯彻落实《意见》作为全市的“头号工程”,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在大局下谋划、在全局中思考、在大事上作为,结合政策落地工程,把落实国务院《意见》与落实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北”工程攻坚战等国家战略和国家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支持政策结合起来,一体研究、逐条梳理、逐项细化,把政策红利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把每一项政策都细化为具体的工程项目,真正让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全力推动《意见》在乌兰察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持围绕主线、聚焦主线,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意见》落实,首先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彻到各项工作中。我们认真执行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的六个促进条例,深入贯彻自治区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人民倍加珍视大团结的良好局面,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一是始终树牢主线意识,确保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毫不偏离主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深学细悟其中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若干措施》,在“七个作模范”上体现担当作为,让“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更加深入人心。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教育引导各族人民更加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精心呵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以理论研究、宣传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体系”建设为目标,引领和推动全市将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项工作中,常态长效地抓下去,养成习惯、成为自然。
二是切实增强政治自觉,做任何工作、办任何事情都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把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纳入各部门单位“三定”方案,推动将有关要求写入社会组织章程、企业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市民公约,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族干部群众的生活,成为行为准则和日常习惯。修订完善不符合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对新制定政策法规的前置审核、备案审查,以主线的落实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三是扎实做好重点工作,努力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持续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讲清“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算好“惠民账”、办好“心头事”。全力实施好温暖工程,推动“源网站户”全链条改造提升,探索构建新型智慧供热采暖模式,彻底把群众反映强烈的供暖问题解决掉,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族群众。持续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坚定不移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确保各民族青少年掌握和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持续打响“北疆文化”品牌,高质量推出彰显北疆文化风采的文化产品和体验项目,引导各族群众更好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认同。
坚持培育产业、优化结构,积极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意见》从四个方面就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了要求部署,为我们提供了“一揽子”利好政策,进一步坚定了乌兰察布市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结合全市应用场景,加快推动科技“突围”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带动形成韧性更强、更可持续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是培育壮大四类产业。
传统产业要坚持推“尘”出新,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实现“脱胎换骨”。乌兰察布是全国重要铁合金生产地,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创新推动铁合金行业实施“三个一批”“五化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涅槃重塑、迭代升级,铁合金行业能耗标杆值以上产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产能居全国第一,装备技术水平全国领先,成为全国最大的铁合金生产地级市。下一步,我们将牢牢守住传统产业“家底”,持续向传统产业“挖潜增效”,不断深化“三个一批”“五化改造”,坚持技改升级和链条延伸两条腿走路,大力发展“铬锰硅”绿色合金产业,以绿电支撑、绿电替代撬动合金产业二次转型升级,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建设全国最大的绿色低碳铁合金生产基地。
优势产业要坚持“链”“链”不舍,以链式集群强化产业韧性,实现“厚积薄发”。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枢纽经济、现代能源经济、低碳循环经济为抓手,构建起涵盖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十条产业链,推动优势产业提档升级。下一步,我们将加大优势产业的延链补链,延续产业增长势能,推动优势产业积厚成势。持续做优以“麦菜薯、牛羊乳”六大产业为重点的现代农牧业,推动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集群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深入实施“绿色农畜产品进京”行动,加快建设首都菜篮子生产基地,特别要走好“薯”光大道,提高马铃薯就地加工能力,扩大马铃薯精深加工产品种类和规模,提升“中国薯都”影响力、创“中国薯都”品牌。不断做大以文旅产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把乌兰察布全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持续开展以北疆文化为内核的乌兰察布“之”系列品牌文旅活动,不断强化文旅产业的延伸消费和溢出效应,把自然景、冰雪景、文博景、农业景、工业景、街区夜景利用好,发展文旅经济、冰雪经济、夜间经济,推动绿色消费提档升级。
新兴产业要坚持夯基固本,以绿色赋能完善产业生态,实现“强筋壮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是塑造发展新动能、赢得竞争新优势的主要动源。我们将持续做优做强、做大做精“四新”产业,建设新兴产业创新高地。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实施“绿电消纳能力提升”“绿色能源进京”行动,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拓展消纳新路径,再建一个千万千瓦大基地。大力发展新算力产业,实施“绿色算力进京”行动,深化与北京市的绿色算力合作,加快推动通用算力中心向智算超算算力中心转变,打造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算力保障基地,建设国家智算超算产业示范区,为国家大模型训练场建设提供更有力的算力支撑。大力发展新装备产业,实施“装备制造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加快推进风电、光伏、制氢、储能装备制造项目落地,提升装备制造产能,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实施“新材料产能提升”行动,加快推进萤石、石墨、玄武岩绿色开发,大力发展“氟碳岩”基新材料产业,建设氟基、碳基、岩基新材料研发生产示范基地;同时,延伸发展化成箔、积层箔电子新材料产业,建设全球最大的化成箔、积层箔生产基地,打造新材料产业先行示范区。
未来产业要坚持“氢”装上阵,以前瞻潜力谋划产业布局,实现“星火燎原”。在氢能产业加速跑的窗口期,我们将立足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以推进全国“西氢东送”管道及风光制氢示范项目实施为契机,围绕龙头企业进行布局,推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大力培育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延伸发展绿氨、绿醇制造产业,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氢能产业发展体系,积极建设绿电制氢先行区,努力打造直输京津冀的西氢东送供应基地。
坚持统筹谋划、精准落实,全力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
《意见》围绕“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部署了22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对许多我们想干而力不足的工作提出一系列重大支持政策;配套清单更是明确了3年内要实施的近百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0多个重大事项,干货满满、含金量十足。我们将始终把完成好五大任务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的统领性要求和推进乌兰察布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抓手,锚定目标、提速增效,为建设好“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贡献乌兰察布力量。
一是强化系统治理,在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上体现新担当。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岱海综合治理继续突出“治水”根本,下大力气实施生态应急补水,开展生物多样性试验,稳定湖面面积、改善湖水水质。察汗淖尔生态保护和修复继续突出“治尘”关键,划定湿地保护修复、地下水超采重点治理、流域涵养保护“三区”,统筹推进保护修复工作。全力推动“三北”六期工程建设,完成好林草生态建设和保护修复任务,构建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
二是统筹发展安全,在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上作出新贡献。深入开展诚信建设工程,实施好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个提升行动”,巩固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五项机制”,深化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防各类事故发生。稳步化解政府债务存量,有序推进高风险金融机构处置,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切实筑牢金融安全防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行信访代办制,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深入推进兴边稳边固边,实施边境村镇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程和特色产业发展工程,促进边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返乡固边。
三是着眼培优增效,在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上闯出新路子。近年来,我们对全市可以集中开发的风光资源进行整合,大力引进能源行业头部企业,建基地、兴产业、促消纳。2023年,新增风光并网装机380万千瓦,建成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跃升至全区第2,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实现历史性突破。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加快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蒙能250万千瓦风光发电等项目建设,努力实现保护生态环境、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的多赢。继续以新能源产业为牵引,把开发应用场景、提升消纳能力作为一业为主、率先突围的“突破口”,不断拓展绿色铁合金、绿色装备制造、绿色负极材料、绿色大数据智算、绿电制氢“五个重点领域”消纳场景,扩大绿电应用、加快绿电替代、增加绿电负荷,实现绿能消纳与重点产业互促互进、协同发展。
四是聚焦提质增量,在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上实现新跨越。不断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积极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以奶业振兴、薯业提效增值、净菜进京、肉牛扩群倍增、肉羊改良提质、燕麦产业提升“六大行动”为抓手,持续在“扩量”“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00万亩左右,全力打造国家级马铃薯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和自治区级马铃薯加工产品研发中心,建设专用马铃薯、优质燕麦、冷凉蔬菜“三个百万亩”基地,打造高端化肉牛养殖基地和绿色有机高品质奶源基地,全面打响“原味乌兰察布”品牌。
图片兰格格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线。张晓鹏 摄
五是加快提级扩能,在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坚持跳出乌兰察布看乌兰察布、放眼全区全国看乌兰察布,积极融入自贸区创建工程建设,聚焦“一区一枢纽、一地一中心”建设目标,高水平打造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四张“国字号”名片,全力推动中欧班列、中蒙班列提质增效、“三乌通道”常态运行,集中力量打造中欧班列集散中心。深化与二连浩特的沟通协作,发挥边腹互动的特殊优势,努力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前沿阵地。
(作者系乌兰察布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