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和指引,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立足内蒙古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打造北疆文化这一具有内蒙古特质的地域文化品牌,符合历史文化发展规律,顺应新时代文化使命要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把北疆文化传得更开、叫得更响,使之在全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根植在北疆大地的优秀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在全国打响北疆文化品牌,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伟力,为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新路、进中游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实践杂志社作为党刊,做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是主责,做好北疆文化理论传播更是责无旁贷。目前《实践》杂志主刊发行量16.5万;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注册人数260万,日活量1000万,学情稳定排在全国前列;文明内蒙古、实践融媒微公号稳定排在自治区新媒体榜单前列,还有实践抖音号、实践网、文明网等,这些刊、台、网、微,都是优质的理论传播资源。下一步,我们将在传播理念、内容、方式、能力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工作,为打响北疆文化品牌贡献更多“实践”力量。
我们要进一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传播理念。理论传播的核心是“理论掌握群众”。新媒体时代,过去的单向信息接收者已经转为信息发布者和接收者双重角色。传统的传播方式被彻底颠覆,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自媒体同场竞技,必须从主体思维向受众思维转变,从供给侧研究受众需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传播理念,站在受众角度去生产内容,尊重受众接受信息的途径和习惯,才能吸引更多的群众,使理论传播有效触达。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传播理念,要了解群众需求、知晓群众期盼,以人民情怀更好地宣传引导服务群众。要回应群众关切,将党委中心工作与民生重大关切相结合,做党的主张忠诚传播者和人民利益忠实捍卫者,把社会关注点转化为理论传播生长点。北疆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北疆文化品牌建设和传播更需要群众参与。要深度关照内蒙古大地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和现实,用史料说话,用发展说话。善于从人民群众当中挖掘好故事,既要有大叙事,也要见小切口,以人见情、以事说理,讲清楚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全区各族干部群众都是“主人翁”,引发共鸣、激发共情。自治区党委网信办和实践杂志社联动打造的“实践有力量”网上理论宣传品牌,就是从群众视角入手,用群众中的小故事引题讲理,配发专家短评,形成“理论+实践”的宣传特色,网上传播量上亿次,起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我们要进一步构建群众欢迎的话语体系。理论传播有效触达的前提是语言大众化,生硬说教不能让人心悦诚服。我们要善于运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好党的创新理论,做好北疆文化理论传播。“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立足“说人话、切热点、有态度”理念,多篇爆款文章刷屏,就在于文章不说废话,不说套话,直面问题。实践证明,只有用老百姓自己的话,说老百姓关心的事,才能与老百姓对话,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特别要紧紧围绕各族人民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建设美丽家园、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讲好故事,从中深入挖掘和展现内蒙古人民特有的吃苦耐劳、忠诚奉献、崇尚自然、恪守信义、锲而不舍、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实践杂志社创办的“识见”评论微信公众号,坚持寓理于事,通过有人物有情节有细节有温度的话语,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在北疆大地的生动实践,形成了实践评论现象。下一步“识见”评论要把更多精力和笔墨放在北疆文化理论传播上,深入阐释其内涵特征和时代价值,充分展现其历史之韵、人文之美、地域特色和精神特质。
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全媒体传播工程。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以理论掌握群众为先导,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传播经验,形成了科学完备的理论传播体系。我们应坚持宽泛务实的全媒体观念,在用好传统媒介的基础上,广泛拓展新的媒介,比如建筑、街区、饮食、服饰、文学艺术、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等等,都可以作为传播媒介,为北疆文化理论传播提供全方位的场景,最大程度覆盖群众的生产生活空间,形成“铺天盖地”的规模传播效应。当前,数字化转型成为信息传播的助推器,是传播方式创新的重要途径。北疆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亟待加强新技术在传播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推动传播形态创新,把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以新媒体形态呈现在网端、移动端,通过数据算法实现精准推送和更大范围传播,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全息影像等先进信息技术,为北疆文化传播赋能,让内容产品更前沿、更时尚、更年轻、更有科技感,实现立体式呈现、沉浸式体验,达到直击心灵、情感共鸣的传播效果。实践杂志社今年策划了“万里脉动在北疆——长城与黄河的五次拥抱”融媒体传播活动,希望能在北疆文化全媒体传播工程建设上尽一份力量。
实践杂志社调研采访文章在《求是》刊发。
我们要进一步提升传播队伍的能力水平。理论传播的效果既取决于理论自身的质量,又取决于理论传播主体的素质和能力。我们的理论宣传不要板着严肃的面孔,要把“有意义”的理论表达得更“有意思”,最大程度提高理论传播的覆盖面与到达率。这就要求,理论传播工作者同时具备理论和传播两方面的专业素养。针对理论传播人才不足且成长周期长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加快发现和培养青年人才,完善激励措施,打造北疆新时代分众化理论传播“轻骑营”。
(作者系实践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