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受益于冰雪旅游消费市场扩容、《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等政策激励和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示范效应的影响,后冬奥时代我国室外和室内滑雪场、度假地、冰雪景区等业态和项目建设稳步加速,冰雪旅游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促进了冰雪旅游产业链条延伸和体系发展,“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神州大地化为生动实践。
呼和浩特市欢乐冰雪节。(来源:人民网)
冰雪旅游成为冰雪经济的核心产业
我国冰雪旅游市场进入品质和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冰雪旅游的大众化、现代化持续推进,冰雪旅游与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运动深度融合形成的冰雪国潮正在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作为北京冬奥会后首个冰雪季,2022年至2023年冰雪季全国冰雪休闲旅游市场实现了“开门红”。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冰雪旅游课题组综合测算,2022年至2023年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为3.12亿人次,旅游收入为3490亿元,连续两个冰雪季实现了超过3亿人次的市场规模。随着大众冰雪旅游进程加快,冰雪旅游正在从土地、资本等基础要素驱动向创新、创意、科技和文化等高级要素驱动转变,品质和创新是未来我国冰雪旅游的主要动力。
冰雪旅游产业强势复苏,群众冰雪旅游热情高涨。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有66.2%的游客希望在2023年至2024年冰雪季体验冰雪休闲旅游活动,其中,42%的游客希望能够进行远距离的冰雪旅游,24%的游客希望同时开展近距离和远距离的冰雪休闲、冰雪旅游,54.1%的游客会在这个冰雪季增加或者维持往年支出水平去开展冰雪休闲旅游活动,64.8%的游客会增加冰雪休闲旅游的频次,这说明群众对近距离冰雪休闲和远距离冰雪旅游的消费信心和出行意愿强烈。我国冰雪旅游的消费带动能力依然突出,2022年至2023年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的人均消费为1119元,是2022年全国国内旅游人均消费806.32元的1.39倍。在政策红利、需求释放和产品创新等因素激励下,全国冰雪旅游市场不断升温,预计2023年至2024年冰雪季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首次超过4亿人次,旅游收入有望达到5500亿元。
挑战中国冷极,探秘使鹿部落。(来源:内蒙古日报)
冰雪旅游企业迭代升级加快,支撑起冰雪旅游产业新生态。截至2023年底,全国从事与冰雪旅游相关的企业数量达到1.2万余家,其中成立于3年以内的企业数量占比35.6%。2023年全国新增从事冰雪旅游相关业务的企业2089家,较2022年增长23.9%,增速创下2018年以来新高。冰雪旅游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为黑龙江、河北、广东。从境内企业的注册所在地来看,冰雪旅游企业主要集中在华北和东北。
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分析
冰雪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得益于中央和地方持续性的政策支持。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国家层面出台20余项涉及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的政策,北京、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省市自治区出台了30余项涉及冰雪旅游的产业政策。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为我国冰雪旅游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要求继续“推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带动群众‘喜冰乐雪’”。后冬奥时代,国家出台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等,形成冰雪旅游发展新的政策红利。
文旅融合,让冬季旅游的内容更丰富。(来源:内蒙古日报)
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还得益于冰雪投资持续活跃。2023年我国新增核心重资产冰雪旅游项目55个,总投资约1220亿元,较2022年增长10.9%,冰雪旅游投资稳定增长。2018—2023年6年间冰雪旅游领域吸纳的核心重资产总投资规模达到12320亿元。华北地区投资项目进入深耕细作当地市场的转型升级阶段,东北地区正在为新一轮投资热潮积蓄能量,核心重资产版图正向西北、华东寻求拓展。2023年我国各类冰雪旅游基建项目投资发生总额约为6022亿元,2016—2023年我国各类冰雪旅游基建项目投资总额累计约为34802亿元。东北和西南地区引领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新高潮,2023年西南地区与东北地区在冰雪旅游基建项目投资总额上分别占比约39.7%、28.1%,两大区域合计占比约7成。
冰雪旅游要实现投资、产业和市场的协同发展。从项目投资来看,冰雪旅游投资除了大项目,更需要借助城市商场、城市公园、郊野公园、传统旅游景区等建设更多冰雪设施。从产业来看,国外企业在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上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为了满足国内大众冰雪市场需求,需要扶持中国民族企业打造更多“冰雪国潮”品牌。从市场来看,大众冰雪旅游的市场基础尚未稳固。我国目前还处于大众冰雪旅游的初级阶段,每年1—2次体验冰雪旅游的消费者占多数,我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初级滑雪者市场,初学者占8成左右,未来培育大众冰雪休闲旅游市场仍然是主要任务。
推动内蒙古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强化冰雪休闲旅游宣传推介,大力培育大众市场。内蒙古要支持冰雪景区、冰雪场馆等降低门票价格,鼓励本地市场主体对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群体给予优惠。联合国内外装备企业开发更多经济实惠的冰雪休闲旅游设施,支持特色鲜明的“冰雪国潮”品牌发展。提升冰雪休闲旅游、冰雪运动覆盖范围,扩大冰雪旅游参与人群,推进冰雪体验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大力发展冰雪研学旅行。
全区各地的近百项冬季文旅活动陆续拉开帷幕,点亮冰天雪地。(来源:内蒙古日报)
培育更加多元更有活力的市场主体,推进冰雪旅游深度融合。内蒙古要加快传统和时尚冰雪文化的产品化、产业化,利用好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大力推广特色鲜明的传统冰雪文化品牌。整合、培育一批本土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运动、寒地测试企业,支持本土冰雪企业对国内外输出管理、人才、技术。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智力扶持等方式,激发大众参与冰雪创业的热情,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微型冰雪企业。
阿尔山不冻河。(来源:内蒙古日报)
完善冰雪旅游体制机制,将政策优势转化为产业推动力。抓住“十四冬”在内蒙古举行的重大机遇,做好冬运遗产活化利用文章。创新发展“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旅游示范区,支持冰雪旅游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管理、营销、产品开发等的智慧化水平。支持冰雪特色鲜明突出的盟市创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及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试点城市,在已有示范城市、试点城市中支持有条件的盟市创新冰雪消费模式、消费机制。制定有利于冰雪旅游发展的行业标准,积极推进冰雪休闲旅游标准化工作,让冰雪旅游成为内蒙古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
(作者系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副研究员、《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