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批项目大起底”真正让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雨中打伞”的贴心,有效优化了营商环境,极大增强了企业投资的信心。
内蒙古鑫环硅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颗粒硅项目是呼和浩特市中环产业城的重点支撑项目。呼和浩特市待批项目大起底工作领导小组通过采取线上审批、容缺办理等办法,帮助企业顺利办理好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施工许可等多项手续,有效保障项目于2022年底开工。目前,该项目已投产运行。
呼和浩特市中环产业园鑫环10万吨光伏级多晶硅项目现场。(来源:内蒙古日报)
“半拉子工程大起底”让资源从“沉睡中醒来”,让“包袱”变财富,为企业、群众谋求了更多福利。
鄂尔多斯市蒙元大厦项目因缺少资金停工闲置4年,鄂尔多斯市政府注资4亿元推进项目复工建设、盘活投用,将其打造成为集项目研发、科技创新、企业孵化、成果转化等为一体的科创综合服务平台。
“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让停滞的项目“跑起来”,让新项目落地“快起来”,促进内蒙古“存量建设用地数量大”与“重大招商项目落地难”并存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内蒙古芳芳蜜语食品有限公司在大起底前拿到土地,当时需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逐项开展地块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等系列评价,不但耗时长、花费高,还造成土地资源“批而未供”。大起底后,巴彦淖尔市采取“标准地+带方案”出让方式,指导企业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通过联合审批,使用地审批环节由“接力跑”变为“一起跑”,实现了“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有效盘活批而未供土地。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锡林郭勒电业局于2019年5月23日取得用地,由于地上临建未拆除及项目建设遇到难题,导致相关手续办理滞后,造成土地闲置。为盘活土地资源、促进项目建设,锡林浩特市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拆除影响开工的地上临建、解决项目建设上的难点堵点,使项目顺利取得施工许可证。目前,项目已开工建设,消除闲置状态。
“沉淀资金大起底”统筹财政资金化“零”为“整”,聚力增效、节用裕民,在有效维护政府信誉的同时,积极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呼伦贝尔市集中开展沉淀资金大起底专项行动。经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共缴回沉淀资金4.94亿元,其中:以财政收入方式缴回1亿元,以盘活存量方式缴回3.94亿元(可统筹使用沉淀资金),撤销多余银行账户138个。收回的可统筹使用沉淀资金全部用于清偿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解决2019年及以前年度高标准农田历史遗留问题等重点支出。
乌海市将3588万元回收资金拨付乌海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专项用于清偿工程欠款,化解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债务,先后解决乌兰淖尔生态工程、依林佳苑保障性住房等9个工程债务问题。
乌海市乌兰淖尔生态工程。(魏云峰 摄)
“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把“闲”资产变为“活”资本,把“发展包袱”转换成发展空间,实现了开发区闲置资源向现实生产要素的转变,有效促进实体经济良性发展。
内蒙古双成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2021年9月破产拍卖后,土地厂房等资产一直闲置,开发区大起底以来,开发区积极推动协调,加快推动闲置厂房土地资产盘活利用,采取以租代购方式,引进内蒙古赤承新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建设年产10万吨风电塔筒制造项目,盘活闲置厂房5.3万平方米、堆放场地6.7万平方米。项目现已建成投产,预计可实现年产值6亿元。
通辽鲁北产业园投资58. 8亿元的康乃尔30万吨乙二醇项目在建成76%工程后,因各种原因停建6年。在开发区大起底推动下,通过引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下属的东华工程科技公司,实现嫁接盘活。预计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200亿元,带动8000个就业岗位。
政贵于行,事成于实。“五个大起底”是努力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生动实践,更是“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的行动自觉。干就干好、干就干成,决不把历史遗留问题再留给历史,“五个大起底”以扎实有力的工作作风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