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3月29日,内蒙古召开民营企业工作座谈会。
座谈,顾名思义,就是坐下来好好谈谈。
大家都是奔着同一个目标去的,那就是解决问题、创造条件,让企业好起来,把经济搞上去。
这场座谈会,自治区主要领导与企业家代表深入交流,了解企业经营发展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充分释放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强烈信号。
02
事实上,过去一年里,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调研最多的就是企业,且先后多次召开民营企业相关会议。
2023年1月29日,在全区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强调,要“让企业家吃下‘定心丸’”“让企业家成为‘座上宾’”“把企业家当成‘自家人’”。
2023年10月,在全区重点工作推进会上,孙绍骋提出优化营商环境“十不”:不卡不拿、不推不拖、不欺不瞒、不扰不烦、不纵容不包庇。
2023年11月1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调研和座谈时,孙绍骋说,工商联服务企业要有笑脸,面对侵害企业权益的行为也要“长牙齿”,给企业争气、做主。
今年2月21日,在全区招商引资暨诚信建设会议上,孙绍骋指出,“要像对待自家的事一样为企业排忧解难”“不能张县长引进的项目换了李县长就不管了”。
“把企业家当成自家人”,写入内蒙古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内蒙古再次提出,在内蒙古办事情要有“靠制度不靠关系”的社会氛围、上项目要有“承诺制+全代办”的优质服务、对未来要有“新官也理旧账”的稳定预期,让安商亲商富商在北疆大地变成生动的现实。
03
民营经济对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民营企业搞好服务是地方的应尽之责。
2023年末,内蒙古经营主体突破270万户,其中全年共新设经营主体45.9万户。民营企业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23年末,内蒙古民营企业法人单位43.4万户,较上年末增加3.4万户,占全区法人单位数的比重近八成。
数量多,贡献也大。
“春江水暖鸭先知”,民营企业覆盖面广,市场敏锐度高。他们的切身感受和意见建议,是党委政府作出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
参加这场高规格座谈会的,既有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也有晶硅光伏、储能型锂电池正极材料等新赛道企业,还有供应链、电子商务等平台型企业。
民营企业家的发言,既蕴藏着对本行业发展的敏锐洞察力,也饱含着创新创业的激情活力、敢闯敢干的拼搏韧劲、投身发展的拳拳之心。
04
对于营商环境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曾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企业家是候鸟,哪里的营商环境好,它就在哪里停,就在哪里生长。”
看看一组数据:2023年,内蒙古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8%,经济增速创下近7年来最好水平。
具体到招商引资上,引进世界和全国500强企业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数、签约项目开工数均创历史新高,国内到位资金4778亿元、同比增长40.2%。
你有真心,我能真投,这是企业家们用脚投票的结果。
2024年,内蒙古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的目标,一个极为重要的支撑就是完成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500亿元的任务。
有想法,也要有干法。
学习江浙干部,“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
尽可能采取点对点的办法精准招商,突出重点、选准目标,力争谈一户签一户、签一户落一户。
做好落地服务“后半篇文章”,让企业安得下、能扎根、发展好是最终目的。
……
有里子,也要有面子。
为激发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热情,内蒙古多地建立起完善的奖励机制。
比如包头市,2023年9月印发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引进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对新认定的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生动实践,正在北疆大地不断上演。
05
民营企业好、内蒙古才会好,内蒙古好、民营企业会更好。
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把他们的事当作自家事,尽最大努力为广大民营企业创业兴业营造良好环境。
这服务那服务,实打实地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服务。
走出座谈的会场,奔赴发展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