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长城五次拥抱黄河” 打造为北疆文化亮丽品牌

党建园地

2024-03-01 10:14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索英俊

A A A

  在内蒙古,长城五次拥抱黄河。一是在“老牛湾”。在“两省三市三县之地”,即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与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交界之处的“老牛湾黄河大峡谷”,实现了明长城第一次拥抱黄河。二是在“西口古渡”。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龙口镇、山西省河曲县西口镇与陕西省府谷县墙头乡的交界处,是山西人、陕西人“走西口”的水路“西口古渡”和陆地“走西口”的起点站,是“口里”与“口外”的交界处,在这里明长城第二次拥抱黄河。三是在“渡口村”。在乌海市海南区与宁夏石嘴山市接壤处的渡口村,明长城第三次拥抱黄河。四是在“十二连城”。位于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与托县“河口古镇”、土右旗黄河“头道拐”一带,战国秦昭王长城在这里与黄河拥抱。五是在“沙尔沁村”。位于包头市九原区沙尔沁镇沙尔沁村,金长城在这里过黄河至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与黄河拥抱。


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来源:内蒙古日报)
    
  长城内蒙古段五次拥抱黄河,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一是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北疆文化的深度融合。长城在五处拥抱黄河,所处的位置基本上是“中原与草原”“塞上与塞外”“口里与口外”“农耕与游牧”的交汇处,完美实现了中原文化与北疆文化的深度融合。二是促进了黄河“几字弯”蒙晋陕宁四省区文化一体化融合发展。“长城五次拥抱黄河”的区域就在内蒙古与山西、陕西、宁夏的接壤处,正是黄河“几字弯”主要地带,在这里黄河与长城融合了黄河两岸、长城内外的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一体化融合发展。三是促进了“草原丝绸之路”与“走西口”“旅蒙商”商业经济融合发展。“长城五次拥抱黄河”的区域也是历史上享誉世界的“草原丝绸之路”与“走西口”“旅蒙商”商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节点,促进了中原与草原经济融合特别是商业经济的融合发展,造就了呼和浩特、包头等历史上的“水旱码头”“塞外古城”。四是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长城五次拥抱黄河”的区域是各民族一起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之地,这一带的100多座古城遗址和1000多件重要文物见证了各民族共同生活、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和团结奋斗的历史。

长河落日圆。(来源:内蒙古日报)
    
  对于“长城五次拥抱黄河”的事实和史实,目前我们挖掘、利用的还远远不够。为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从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高度“树碑立牌”。在“长城五次拥抱黄河”的地点设立标志性雕塑、雕像和碑牌,建立打造北疆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和长城故事的品牌载体。第二,整合利用现有文化旅游和防洪标牌,进行整合标注。将“长城五次拥抱黄河”纳入“自治区及盟市旅游标识牌”工作规划和“自治区及盟市水利标识牌”工作规划,进行整合标注。第三,融入长城、黄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程。讲好黄河、长城内蒙古故事,形成北疆文化的叠加传承效应,让北疆文化的核心元素融入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第四,精心做好保护研究等工作。自治区及盟市文物和考古部门要对拥抱黄河的战国秦昭王长城、金长城和明长城进行进一步勘察,一方面对长城遗址进行保护、维护,另一方面进行考古发掘和历史文化研究。大力支持采写、出版《长城拥抱黄河》等相关图书和文史资料集,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注入源泉活水。
责任编辑:郭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