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十四冬”各项比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与此同时,“热火朝天”的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也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这个冬天,冰雪经济为何如此火热?2月24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冰雪经济的火热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
记者:这个冬天,冰雪经济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随着十四冬举办,冰雪运动、冰雪经济成为热门话题,您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杨雪鸫:确实,2023-2024雪季,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京张、去东北、去新疆等地感受冰雪运动的无穷魅力。据统计,仅春节8天假期,26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接待游客就达282.61万人次,实现体育及相关消费25.61亿元,其中部分滑雪场收入涨幅超过346%。我认为我国冰雪经济的火热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呼和浩特市马鬃山滑雪旅游度假地入选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名单。(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一是“天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冰雪资源的比较优势正在凸显。国际科学杂志《自然》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全球气温比工业化前的水平上升2度,欧洲53%的滑雪场将雪量短缺。即使维持巴黎气候协定中1.5度或以下的气温上升限制,欧洲32%的滑雪场也将面临严重的缺雪问题。以瑞士为例,2023-2024雪季天气温和干燥,一些地区12月没有降雪,因降雪减少而取消的订单使很多酒店蒙受巨大损失。我国新疆阿勒泰、吉林长白山等地,虽然纬度等于甚至还低于阿尔卑斯山,但受到的影响小、降雪量充足,这在客观上形成了比较优势,为发展冰雪经济创造了先决条件。
二是“地利”,在北京冬奥会和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带动下,国内冰雪消费群体正在崛起。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目前冰雪场地数量达2452个,基本覆盖全国30个省份,居民参与冰雪运动人数3.46亿人,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为冰雪经济的火爆发展提供了支撑。有关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滑雪装备成交规模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67%,巨大的国内冰雪消费群体,为冰雪经济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
三是“人和”,政府部门大力引导,促进冰雪服务业提质增效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冰雪经济创造良好环境。“尔滨热”的产生并不是偶然,近几年,总局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促进冰雪运动与旅游深度融合,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印发《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推动冰雪装备器材国产化、市场化、产业化。总局还制定了一系列标准,2023年发布了《大众滑雪运动项目基础术语》等11项国家标准,为人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提供安全保障。
记者:十四冬作为综合性赛事,总局在抓住十四冬契机、发展冰雪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月17日晚,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内蒙古自治区冰上运动训练中心速滑馆举行。(来源:内蒙古日报)
杨雪鸫:2月17日,十四冬正式开幕,精彩纷呈的各项比赛正如火如荼地举办,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冰雪运动所传递出的体育精神。十四冬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带动作用。据统计,春节期间,十四冬四个赛区呼伦贝尔、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和赤峰共接待游客1314.97万人次,实现文体旅收入101.17亿元,其中,呼伦贝尔共接待游客166.63万人次,带动文体旅收入11.44亿元,分别增长8倍和10倍,呼和浩特接待游客407.82万人次,带动文体旅收入43.63亿元,分别增长252%和697%,乌兰察布接待游客409.52万人次,实现文体旅收入23.3亿元,赤峰接待游客331万人次,实现文体旅收入22.8亿元。特别是呼伦贝尔赛区,从2月17日开幕式到2月21日,共接待游客81.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4%。此前,总局在抓住十四冬契机、推动冰雪经济发展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一是以活动为引领,营造冰雪消费场景。2023年12月,总局会同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结合十四冬,在内蒙古举办了“跟着赛事去旅行”文体商旅融合促消费活动,发布了20项“跟着赛事去旅行”2023-2024全国冰雪赛事目录,推出若干惠民举措。春节前,总局又会同商务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冰雪消费季活动”,鼓励各地结合十四冬,组织开展冰雪消费活动,丰富冰雪消费场景。
呼伦湖旅游景区。(来源:呼伦贝尔发布)
二是以产品为重点,改善冰雪消费体验。春节前,总局会同文化和旅游部认定第三批7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推出5条冰雪主题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这5条线路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97.38万人次,体育旅游收入6.91亿元。很多地方也因地制宜,比如,辽宁打造冰雪嘉年华、雪地足球等110个冰雪主题消费产品,吉林举办冰上汽车拉力赛、大连开展冰雪趣挑战活动,这些产品为人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提供了优质服务,改善了消费体验。
记者:结合十四冬,下一步总局在推动冰雪经济发展方面会有哪些考虑?
杨雪鸫:再过几天,十四冬就将结束,十四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长远的。下阶段,为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冰雪消费需求,总局将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赛事活动供给这篇文章。在高水平赛事方面,接下来,我国将举办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亚洲杯、全国雪上技巧冠军赛、全国单板滑雪平行项目冠军赛等冰雪赛事,总局也将全面支持黑龙江哈尔滨筹办第9届亚冬会,发挥赛事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在大众冰雪活动方面,总局将持续打造“全国大众冰雪季”“全国大众欢乐冰雪周”“冰轮之星 滑起来”等全国性品牌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需求。
呼和浩特市举行第十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内蒙古站)活动。(来源:中国体育报)
二是做好深度融合发展这篇文章。总局将持续推动文体商旅融合,在促消费活动方面,今年,总局将结合亚冬会,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组织举办“跟着赛事去旅行”文体商旅融合促消费活动。在打造示范工程方面,总局将会同文化和旅游部,认定更多冰雪主题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出更多冰雪主题的国庆、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做好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的宣传、指导工作,以示范引领带动冰雪经济持续发展。
第二十一届中俄蒙国际冰雪节盛大开幕。(来源:满洲里市融媒体中心)
三是做好服务支持保障这篇文章。在政策方面,总局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研制推动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促进人工智能、5G、复合材料等先进技术在冰雪运动领域的应用,促进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在标准方面,总局将会同国家标准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以冰雪体育标准促进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冰雪标准制修订,以标准促安全,以标准强产业,为冰雪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2023年以来,赛事经济关注度很高,随着十四冬结束,2024年总局在发展赛事经济方面有哪些考虑?
杨雪鸫:竞赛表演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业态之一,也是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力强。2023年成功举办的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广西学青会,都对拉动本地区消费产生了显著作用。据统计,成都、杭州、南宁市在赛事举办期间共吸引游客2.2亿人次,体育及相关消费超千亿元。正在举办的十四冬不仅对冰雪经济、对整个内蒙古经济社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2024年,总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积极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的要求,大力发展赛事经济。
一是将加大高品质赛事供给。一方面,加快完善赛事体系,着力发展“三大球”等职业赛事,加大冰雪、自行车、帆船、马拉松等优质赛事供给。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各地申办举办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如上海正在打造“3+3+3+X”赛事体系,通过打造一系列自主IP赛事,提升城市影响力。总局还将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举办“村超”、“村BA”、“村VA”等接地气的民间赛事活动,传递体育正能量。通过深入挖掘赛事的“流量”价值,让赛事更加“吸睛”,不断提高赛事的经济效益。
首届“蒙古马精神杯”锡林郭勒蒙古马超级联赛总决赛。(来源:中新网)
二是将举办赛事促消费活动。总局将会同相关部门贯穿全年、组织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将精彩的赛事带到群众身边。同时,结合巴黎奥运会资格赛等重大赛事,继续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此外,还将鼓励各地结合重大赛事、精品赛事和民族特色赛事,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深入推动文体商旅融合发展,不断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消费规模。
三是将确保体育赛事安全举办。总局将严格落实《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加快出台办赛指南和参赛指引,加强赛事管理和服务标准制修订,改进赛事组织管理水平。推动各地加强对赛事活动的风险评估和安全监管,督促赛事组织者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按照《体育行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从严从细落实各项责任措施,确保安全办赛、提升赛事品质。
(实践全媒体记者 刘佳 尹伟光 李丰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