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奔头,有干劲!

党建园地

2024-02-01 17:15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A A A

01

2024年,内蒙古要实现什么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聆听政府工作报告,预期目标令人欣喜。

报告中说,要能好则好、能快则快,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2024年,内蒙古要如何干?

聚焦高质量发展,报告从10个方面部署了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明确了“闯新路、进中游”的主攻方向。

捧读这份沉甸甸的报告,有安排、有承诺,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让2024的内蒙古,有奔头,有干劲!

02

有奔头,有干劲,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与厚爱。

有一首歌从上世纪50年代流传至今,“一棵树呀万朵花,各族人民是一家,永远跟着共产党,千年万载不分家”,这就是模范自治区的生动写照,也是北疆儿女的共同心声!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内蒙古考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政治关怀和宝贵发展机遇。

国务院出台支持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意见,为我们更好完成五大任务注入了强劲动力。

当前,内蒙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势头很好,机遇难得。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党中央的关怀支持是我们砥砺前行的最大动力,我们要倍加珍惜、感恩奋进;

这两年内蒙古发展列车跑出加速度非常不容易,我们要倍加努力、不能慢下来;

自治区党委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形成的赶超争先、快抓发展的浓厚氛围尤为可贵,我们要乘势而上、再攀高峰。

03

干,要奔着问题干。

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居全国第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居全国第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0.4%、居全国第3……

过去的一年,全区上下树立起做大总量、晋位升级的雄心壮志,凝聚起加快发展、大抓发展的强大合力,书写了建设亮丽内蒙古的精彩答卷。

报告中指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还有不少短板弱项。

敢于直面问题,本身就展现出一种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与勇气。

定下来的事就紧抓快办,能往前赶就往前赶,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坚决不搞那些虚头巴脑、投机取巧、数据造假的东西,坚决不做那些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竭泽而渔的事情。

问题解决了,沟坎跨过了,内蒙古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04

干,要围绕重点干。

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六个工程”,是对全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支撑性、牵引性、撬动性作用的重大任务,要一项一项跟进落实。

用好党中央赋予的各项政策。

内蒙古享有多重叠加的国家政策支持,要努力把每一项支持政策都变成实打实、可感可及的举措,把每一个支持事项都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决不能让宝贵机遇从手里滑走。

把机遇抓实抓牢,把政策用足用好,就是高质量发展“硬道理”的内蒙古干法。

抓紧在科技创新上“突围”。

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内蒙古要想培育新产业新赛道,就不能总在别人后面跟跑、陪跑,必须全力实施好科技“突围”工程,跳出老套路,舍得下血本,以非常之举推动科技创新。

打响“投资内蒙古”品牌。

在内蒙古办事情要有“靠制度不靠关系”的社会氛围、上项目要有“承诺制+全代办”的优质服务、对未来要有“新官也理旧账”的稳定预期,让安商亲商富商在北疆大地变成生动的现实。

把自贸区创建工程作为今年开放工作的头等大事。

积极发展铜、铁、煤、木材、粮食等主要进口产品精深加工,深入开展“蒙商丝路行”等活动,大力推动“蒙品出境”,力争外贸规模突破2100亿元。

持续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地区对接合作,力争引进到位资金不低于5000亿元。

在去年推出43件民生实事的基础上,今年接续推出33件民生实事。

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万人;改善126所幼儿园、578所中小学办学条件;建设好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0个自治区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完成燃气、供热、供排水管网改造1500公里和老旧小区改造1185个……

通读报告,厚重的民生情怀一以贯之,对民生短板的高度关切充盈于字里行间。 

05

干,要扑下身子干。

农牧业上水平、工业挑大梁、新能源唱主角、现代服务业促升级。

在产业延伸、产业升级、产业多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内蒙古正加快布局、落子如飞。

现在,方向已明,目标已定,关键在扑下身子大抓落实。

新的一年,紧抓快办的劲头不能松懈,“跳起来摘桃子”的雄心不能动摇。

只有早出手、快出手,才能争取新一年开门顺、开门稳、开门红。

对于内蒙古,“闯新路、进中游”是干出来的;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幸福生活同样是干出来的!

当下有干劲,未来才有奔头。
责任编辑:张姝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