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茫茫林海。摄/毕力格
在内蒙古118.3万平方千米的生态画卷上,兴安盟,犹如一颗绿色宝石镶嵌在画卷的东北部。兴安盟因地处大兴安岭山脉南麓而得名,在其约6万平方公里的生态版图中,草原占1/2,森林占1/3,自然保护区占1/10,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兴安盟深入研究部署《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贯彻落实工作,抢抓政策机遇,突出特色和优势,以更高的标准守护好兴安盟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
吹响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集结号
科尔沁沙地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尘源之一,涉及内蒙古3个盟(市)的18个旗(县、区),区内分布面积8596万亩,占全国分布面积的96.9%。兴安盟,像一道天然的立体屏障,坐落在东北森林带和北方防沙带的交接处。它的北部是茂密的森林,而南部则是科尔沁沙地。
天蓝地绿。摄/毕力格
近年来,兴安盟大力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和“三北”等重要生态工程建设,共实施“三北”六期工程项目191.54万亩,累计治理沙化土地面积226.51万亩;全盟的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分别达到了33.44%和74.14%,比全区平均值高出10%和30%;根据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的数据显示,与第五次调查相比,兴安盟的荒漠化面积减少了53万亩,沙漠化面积减少了112万亩。数据表明,兴安盟的生态系统已经明显恢复并得到提升,实现了“绿进沙退”。
然而,兴安盟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依然严峻:连片明沙犹存、流动沙丘未稳、盐碱地侵蚀沟交织叠加、耕地沙化仍在蔓延、治理不系统碎片化、禁牧不彻底、过牧尚未根治等问题依然存在。
“我们将持续做好保护、治理、转化三篇文章,以啃硬骨头的韧劲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以大会战的气魄全面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兴安盟盟委书记张晓兵的话掷地有声。
2023年10月25日,兴安盟召开“三北”六期工程建设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推进会,就这场战役怎么打,明确了接下来的目标任务。
科右中旗代钦塔拉五角枫自然保护区 。摄/毕力格
将六个旗县市分为核心攻坚区、协同推进区、巩固拓展区,采取分类施策。以霍林河为轴,划为南部核心治理带和北部重点治理带,进行重点攻坚。计划通过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重构科右中旗南三苏木和扎赉特旗北八乡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采取“科技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三措并用的方式,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的思路,力争到2030年实现502.96万亩沙地全部完成治理,185.81万亩土地沙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过去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现在则是将山、水、林、田、湖、草、沙‘打包’整合到一起,通过实施防沙治沙、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退耕还林、重点湿地保护等工程项目,将制约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提升的‘山碎、水减、林疏、田瘠、湖缩、草退、沙进’等问题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兴安盟林草局负责人耿天良细数治沙思路的变化。
综合施策,兴业富民
在科右中旗好腰苏木镇花灯嘎查的5000亩半流动沙丘地带,60多名干部群众分区作业,他们在林草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划线、开沟、铺草、压沙,大家配合默契、干劲十足。一时间,在这连绵起伏的沙丘上,3米见方的网格状沙障从无到有渐次铺开,构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
经过治理的科尔沁沙地如今草木丛生。摄/毕力格
“我旗位于科尔沁沙地北端,沙化土地面积较为广泛。近年来,我旗通过造林、种草等综合施策,治理沙化土地35万亩,但仍有468万亩沙化土地和162万亩沙化趋势土地,任务艰巨、使命重大。”科右中旗委书记蔡宝军表示,“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先攻克难点、再全面铺开、最后巩固提升的步骤,分年度推进治理任务,围绕谋划的‘1线、2区、3带、4禁、5投入、7产业’的系统作战思路,实施林草、水利、农科、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新能源6大类168个项目,实现区域可治理沙化土地全覆盖,确保“真歼灭、率先歼灭、高质量歼灭”。
文冠果喜获丰收。摄/毕力格
来到突泉县太本林场,偌大的文冠果树林一眼望不到头。太本林场场长汪义有介绍说:“目前全县栽植文冠果7万亩左右,其中太本林场1.9万亩。文冠果树耐寒又耐旱、适应性强,是沙化治理的优良树种,可以作为生态林、水土保持林、防风林,都有很好的作用。”他算了笔账,“文冠果树全身都是宝,每亩文冠果树的产量以70株计算,按照文冠果3年结果、5年丰产来看,每年文冠果树的种子、叶、果壳等收入约2000元,而加工的叶茶、花茶、食用油等产品的产值约为1.1万元。如果再算上林下经济作物或林菌间作的产值,每亩文冠果树的年总产值可达1.5万元左右,经济价值非常可观。”
“我们打好沙地歼灭战的重点之一就是聚焦沙化区域周边地块,实施文冠果全产业链、林菌林药林下经济等生态价值转化项目,在推动生态成果转化利用做文章。”突泉县林草局副局长毕胜华说,“目前,我县文冠果全产业链项目正在对接国家林业规划设计院,接下来,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总体思路,我们将在建立生态成果转化机制和群众利益联结机制方面下功夫,引导鼓励群众发展特色果树经济林及林下经济,让更多的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富民资本。”
光伏治沙,黄+蓝=绿
走进位于科右中旗的华能高力板“风光储”一体化治沙100MW光伏发电项目现场,一排排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闪闪发光,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清洁电能。工作人员正在对场区内的光伏板进行巡检,随时掌握运行状态。
华能高力板“风光储”一体化治沙100MW光伏发电项目现场。摄/白俊华
该项目建设于高力板风电场区域内盐碱荒漠地区,采用风、光、储联动电网主动支撑技术,最大限度的发挥风光储一体化的优势,项目建设完成后,平均每日发电量约为45万千瓦时,年发电量将达到1.65亿千瓦时,通过高舍线、高右线送入蒙东电网。高力板风电场场长助理王冲介绍说,“在建设发电项目的同时,我们同步推进绿化工作,在项目区播种草籽,使场区内绿地成活率达90%以上。同时,我们将场区的草料提供给百姓饲养牛羊,实现光伏、牧业以及生态的一体化发展。”
“我们嘎查以前都是沙地和盐碱地,自从光伏电场来了以后,种树种草,沙尘少了,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谈起如今的变化,科右中旗高力板镇道兰毛杜嘎查农牧民韩根柱连连称赞。
光伏治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治沙方案。科右中旗农科局同志介绍说,光伏板可以遮蔽阳光直射,使地表水的蒸发量减少20%到30%,并且光伏组件板还能够有效降低风速,这能较好地改善植物的生存环境。植被盖度增加不仅有利于固沙保水,还能减少沙区光伏电场扬起的沙尘,从而提高发电效率。
天合科右中旗150MWp光伏储能综合治沙项目现场。摄/苏日嘎拉图
2023年10月23日,自治区印发《自治区光伏治沙行动实施方案》,科右中旗有两个项目列入其中,分别是中广核兴安盟科尔沁沙地歼灭战50万千瓦光储+沙地治理示范项目和兴安盟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新能源综合治沙项目。科右中旗发改委副主任张春晖介绍说:“通过实施这两个治沙项目,我旗能实现治沙面积约20万亩,加上每年投入固定资金开展科尔沁沙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现治沙面积约100万亩,累计实现沙漠化综合治理面积约120万亩。力争到‘十五五’末,我旗全面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作为全区唯一同时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的盟市,兴安盟有能力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多作贡献。”兴安盟盟委书记张晓兵信心满满。兴安盟,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在祖国北疆的生态画卷上描绘属于自己的那一抹“青绿”。
(调研组成员:温都苏巴图 刘佳 宝鹿尔其其格;执笔: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