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赤峰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方法,在农村牧区全面推行“惠民幸福账单”,用喜闻乐见的方式给群众算好改革红利账、政策补贴账、生活改善账,更好地将人民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在真实情境中感恩党的关怀、感受发展变化、产生情感共鸣。
赤峰市翁牛特旗格日僧苏木
主要做法
(一)市委直接推动、汇聚工作合力,整合“算的力量”。一是高位推动。坚持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做好“惠民幸福账单”工作的关键,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市委常委会3次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市县两级均成立由组织部门牵头,宣传、统战、教育、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工作推进专班,统筹推进相关工作。二是上下联动。坚持实时跟进、定期调度、督促指导,市委派出由二级巡视员任组长的5个指导组,对推行“惠民幸福账单”进行全程指导,及时了解工作推进情况,各旗县区均成立工作推进小组,苏木乡镇干部下沉一线,全程蹲点推动。三是全员发动。组建“县、乡、村”三级宣讲队伍500余支,广泛动员苏木乡镇干部、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网格员、驻村干部、乡村文艺骨干、文明实践志愿者、模范典型等各领域人员2万余名,努力形成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全面系统、分类梳理归纳,明确“算的内容”。“惠民幸福账单”主要涵盖三个方面:一是算好改革红利账。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的各项改革和重点民生项目为依托,从村庄环境、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文娱生活等方面进行前后对比,理清改革红利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既算全市“宏观账”,更算群众“身边账”,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领导的改革事业带来的实惠与收获。二是算好政策补贴账。以“一卡通”惠民补贴资金作为切入点,将近五年国家向农牧民发放的8类50余项惠民利民补贴和制定的27类300余项惠民政策,制作成“惠民幸福账单”发放到每家每户,给群众讲明白补贴类型、补贴金额、发放周期和政策明细,通过数字变化让群众更直观感受到党对群众的关心关爱。三是算好生活改善账。通过交心聊家常,同群众仔细梳理近十年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让群众在忆苦思甜中感受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三)多类主体参与、多种措施并举,丰富“算的方式”。坚持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针对不同群体特点,探索出多形式、多载体的宣传教育活动,用接地气、易传播、好理解的方式晒晒“惠民幸福账单”,让群众清晰明白地知道“惠”从何来,进一步凝聚群众思想共识。一是深入开展走村入户。用好党员干部、志愿服务、网格队伍、驻村工作等力量,深入百姓炕头、田间地头面对面解读惠民政策,一对一算好明白账。二是大力推进集中宣讲。分领域开展以“历任支书讲历史、驻村队员讲政策、道德模范讲家风、机关干部讲责任、企业模范讲担当、思政教师讲党恩、行业部门讲贡献、各界人士讲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八讲”活动。三是广泛开展大众宣传。线上用好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录制“指尖课堂”解读惠民政策。线下用活基层党校、红色教育基地等宣传阵地,组织实地观摩、红色研学、知识竞赛等活动,同时注重发挥乌兰牧骑“红色文艺轻骑兵”作用,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文艺演出,创作各类文艺精品佳作二百余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党的关怀,唱响永远跟党走的主旋律。
赤峰市艺术剧院大型原创话剧《玉龙街九号》。(图片来源:赤峰日报)
(四)坚持统筹推进、深化互融互促,拓展“算的效果”。在入户算清“惠民账”的同时,同步开展理论宣讲、调研问需、排忧解难等工作,实现“进一次门、办多件事”。一是与传播党的声音相结合。制发“给群众的一封信——说说心里话”,把内蒙古全力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的战略部署给群众讲清楚,把中国共产党历史、模范自治区建设史以及新时代党中央给予内蒙古的惠民政策说明白,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群众、广泛凝聚人心。二是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相结合。把“问题找上门”变为“上门找问题”,同步开展“问知、问感、问计、问需”的“四问”活动,对能解决的问题,经分析研判后给予明确答复;对不能解决的,说明原因、释疑解惑,努力让群众信服。三是与征求意见建议相结合。通过党员干部走村入巷拉家常、发放调查问卷、“昼访夜谈”等形式,向群众“访贤问计”“访富问经”“访贫问难”,多角度听取群众心声,形成民情笔记,建立问题台账,精准分类、责任到人。
取得成就
(一)群众更加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通过“惠民幸福账单”的推广普及,广大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这些年享受到的国家政策,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党无时无刻的温暖和关怀。经过实地走访了解到,大部分受访群众表示以前只知道“一卡通”里能收到钱,但并不清楚具体是哪些钱、谁给的,现在看到账单之后,才真正了解到党和国家对老百姓方方面面的照顾,是党的关怀让群众赶上了好时候、过上了好日子。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苏木组织宣讲队入户宣讲禁牧休牧、草畜平衡政策,该苏木23个嘎查10427名牧民纷纷表示支持政策规定,主动减畜5.5万头,为保护草场作出贡献。
克什克腾旗宇宙地镇东升村村民领取“三变”改革股份分红。(图片来源:赤峰日报)
(二)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得到有效激发。通过深入细致地算账对比、明理思源,广大群众拥护支持党和政府工作部署的意愿明显提升,通过自身努力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得到有效激发。比如,在推进“三变”改革的过程中,林西县大井镇大川村通过逐户宣传宣讲政策,村民实现从“要我变”到“我要变”的深刻转变,蛤蟆石自然村村民组100余户村民主动集中流转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曾经的土地流转“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三)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广大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群众家中、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矛盾纠纷化解一线,与群众面对面开展工作,全方位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和群众所想所需,有效打开群众的“话匣子”,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缩短了,与群众的感情加深了。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前沿提升了工作能力,在主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中赢得了信任支持。群众普遍反映,现在村里经常能见到干部走村入户,还有的吃住在村里,给老百姓解决了很多急事难事,见到他们感觉很亲切、很踏实。
(四)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借助和群众一起“算账”的机会,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广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打通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广泛收集群众诉求,及时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在群众中形成了“有难找支部、有事找党员”的习惯,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感召力不断增强。
工作启示
(一)要抓思想引导,不仅要给予更要让群众感受到。通过逐户算好改革红利、政策补贴和生活改善三笔账,开展集中宣讲、典型宣讲,群众真真切切懂得了恩在何处、惠从何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事实表明,如果只注重给予,群众就会把心思“盯”在“获得”上,相应的道理没有讲透,深层次的恩情没有说清,这样的“给予”与“获得”就没有更大更深的意义。只有用心教育、用心引导、说明事理,把党的恩情让群众感知到并引发共鸣,群众才会真心拥护党、热爱党。
(二)要创新载体,把党的好政策讲得明白、接地气。“惠民幸福账单”不仅要算得好,更要讲得好。在推行“惠民幸福账单”的过程中,不能就账单论账单、把明白账一发了之,更不能搞强迫命令、生搬硬套、强制灌输,必须紧紧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精心设计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创新载体、实化抓手,通过浅显生动的语言、鲜活精彩的故事、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好政策展示出来。事实证明,只要用心用情考虑和对待群众的需求与感受,用好用活各类载体,群众是乐于并且善于听政策道理的。
(三)要精准精细,打通做好群众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一户一账”是赤峰市推行“惠民幸福账单”的最大特点,将“一旗县区一本账”变为“一户一账”,每一户的账单都力求算精准、算精细,努力通过“绣花”功夫让群众真正知道党的恩、党的好。实践证明,做群众工作必须在精准上下功夫,做得细一点,凡事都想着群众利益,群众的信任支持就会多一点。
(四)要融合拓展,不仅要讲政策更要解决问题。赤峰市在推行“惠民幸福账单”时,不搞“单一突进”式的活动,而是始终将其作为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的重要契机,将其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重要形式。实践证明,宣传教育群众不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要示之以利、予之以惠,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只有这样群众才会发自内心地听党的话、跟着党走。
(五)要群策群力,统筹各方力量参与其中。赤峰市在推行“惠民幸福账单”时,不仅压实各级党员干部的责任,更注重充分发动乌兰牧骑、志愿者、乡贤模范、致富能人、企业代表等力量的作用,用群众话教育群众,用身边人影响群众,取得了良好效果。事实证明,做群众工作,不仅仅是基层干部的事,各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都应组织调动起来,只有充分发挥好各方力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