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冲锋号 掀起治沙潮

党建园地

2024-01-18 16:18

来源:《实践》2024年第1期 作者:

A A A

  “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总任务量的60%在内蒙古,主战场在内蒙古的有“两个半”。三大标志性战役打响以来,全区各地掀起集中攻坚热潮。在内蒙古西部鄂尔多斯、巴彦淖尔、阿拉善等三大标志性战役相关盟市,所到之处,一批标志性工程全面启动,热火朝天的治沙场面比比皆是。
  

图片来源:内蒙古日报
  
  鄂尔多斯:火热开局
  
  2023年8月27日,“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推进会在巴彦淖尔市召开,标志着这一战役正式打响。
  
  攻坚战打响以来,鄂尔多斯市不等不靠,提早行动,将2023年的治理沙化土地任务翻一番至200万亩,市财政追加预算资金3亿元。攻坚战打响以来,各旗区创新实施合作社造林、平茬复壮与工程固沙融合、以路治沙、鼓励引导育苗等模式和举措,全市平均每日治理沙化土地一万亩。
  
  初冬时节,在位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的G242道路沿线两侧,一辆辆装满沙柳沙障枝条的皮卡不断来回卸货,治沙工人们划线、挖沙沟、栽植沙柳沙障。现场工人介绍,这种沙柳沙障枝条能成活长成沙柳灌丛,在沙里能固定3年左右,一次施工就可以达到工程治沙及生物治沙的双重目的。
  
  据了解,在杭锦旗库布其沙漠及其周边荒漠化综合防治工作中,G242公路是2023年—2025年重点攻坚任务,计划安排各类林草生态保护建设任务6.3万亩。“我们从去年8月份开始一直在建设沙障,沙障总面积25403亩,现在已经完成12000多亩,预计年底全部完工。”甘珠尔庙柠条林场场长李贵林说。
  
  在乌审旗布日都裸露沙地综合治理项目现场,工人们也在忙着裁剪沙柳。这里汇集了沙柳沙障、草绳沙障、草方格沙障、可降解沙障、尼龙网方格沙障在内的多种沙障。“这里是裸露沙地治理示范区,集中展示了各种工程治沙模式,为示范带动沙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乌审旗林业和草原局综合业务办公室主任霍飞鹏告诉记者。
  
  “鄂尔多斯市将重点抓好‘一段三带两区’建设,全面推进库布其沙漠治理。重点抓好‘一廊两带三区’建设,打赢毛乌素沙地歼灭战。争取到2030年,全面建成国家生态治理典范。”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二级调研员阿拉腾宝介绍。
  
  巴彦淖尔:绿富同兴
  
  位于黄河“几字弯”顶端的巴彦淖尔市,在这场攻坚战中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乌兰布和沙漠,我国八大沙漠之一,总面积1500多万亩,其中近430万亩分布在磴口县。不大的磴口县,77%的土地被它占据。
  
  走进磴口县40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基地,远处的光伏电板犹如浩瀚蓝海一般铺设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板下,种植不久的梭梭、柠条幼苗随着寒风舞动枝条。
  
  紧抓国家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新机遇,磴口县利用乌兰布和沙漠丰富的光能资源,大力实施光伏+生态治理。通过拉大光伏板间距、抬高板前高度,在光伏板之间预留空地,栽植具有产业优势的抗旱节水沙生灌木,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双赢。
  
  位于乌拉特后旗零星沙丘内的新红林场经济林+林下中草药示范园区,过去曾是一片遍布高压线的荒地。如今,依托项目的开展,这里摇身一变成了种满果树、中草药的示范园区。目前,示范园区内栽植了适宜本地生长的鸡心果、李子、小杂果、早酥梨、枣树等各类苗木66000株,同时在林下种植了甘草、荆芥、毛知母,板蓝根、防风、雪菊等中药材。
  
  “林场经济林的种植、浇水、哺育、除草都是雇佣的周边农牧民,可以带动周边农牧民每年平均增收1万元,实现治沙又致富。”乌拉特后旗新红林业管护中心郝剑明说道。
  
  阿拉善:守土尽责
  
  2023年9月23日,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正式启动。该阻击战涵盖4个省区、六大沙漠,其中内蒙古的任务集中在阿拉善盟,涉及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
  
草方格有效阻止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握手”。(图片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为全区唯一在“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中涉及“两大战役”片区的盟市,阿拉善盟以黄河安全保卫战、贺兰山生态廊道护卫战、河西走廊绿洲保卫战、阻沙汇合阻击战、阻沙进城阵地战等7大战役思路布局15个治理项目,规划沙地治理面积1659.61万亩。
  
  在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以雅布赖山为界,一南一北。曾经,巴丹吉林沙漠平均每年以15到20米的速度向东南方向推进,甚至越过雅布赖山,向腾格里沙漠靠拢。两大沙漠一旦“握手”,就会形成一个十多万平方公里的超大型沙源地,更加难以控制治理。同时,常年的西北风不仅会将沙子吹向河套平原,夹在两大沙漠之间的石羊河流域、甘肃民勤绿洲也将面临被吞埋的危险。
  
  实施锁边治理,防止沙漠扩散蔓延、遏制“握手会师”趋势,成为巴丹吉林沙漠治理的重中之重。阿拉善盟通过锁边固沙林草带建设和风沙口治理,有效固定铁路沿线、高速公路、主要道路、沙漠边缘的流动沙丘,形成沙漠锁边带,紧紧卡住要害部位,坚决把两大沙漠“切割”开。
  
  沿穿沙公路由南向北驶过雅布赖山的一处山口,公路两边,是一丛丛一簇簇的梭梭、沙蒿、白刺,再之后就是连绵无际的草方格沙障随着沙丘起伏铺展。这里是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的西部荒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固沙区。我们看到的,只是阿拉善盟“千里锁黄龙”壮丽景观的一角。
  
  “这一带是5万亩退化草原修复项目区,南临河西走廊中段、黑河中下游,是防止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握手和巴丹吉林沙漠南侵进入河西走廊的重要生态工程,也是‘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重要内容。”阿拉善右旗林草工作站站长李庆恩介绍。
  
  在阿拉善盟,1个国家重点项目、4个自治区重点项目同时推进,总规划面积1300多万亩,以工程固沙为基础,配套人工造林、封沙育林、人工种草等各项重点工程,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实践全媒体记者:高旭天)
责任编辑:张姝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