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毅: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乌海新篇章

党建园地

2024-01-12 11:25

来源:《实践》2024年第1期 作者:

A A A


  《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简称《意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紧扣支持内蒙古完成五大任务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政策力度空前、含金量十足,必将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是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的重大政策机遇和有力发展契机。
 

黄河明珠乌海市。(图片来源:乌海市委宣传部)
  
  乌海市将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画好“施工图”、分好“责任田”、定好“时间表”,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抢抓机遇谋发展,担当实干勇争先,为全区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作出更多贡献,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乌海新篇章。

  标本兼治推进美丽乌海建设。乌海气候干旱少雨风沙大、生态本底脆弱,加之受区域性结构性污染影响,推进高质量发展面临严峻生态环境制约,是推进美丽乌海建设的最大短板。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下决心全面、系统、彻底开展治理,举全市之力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2021—2023年),一体推进矿、企、水、车、路、气、场“七治”举措,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从思想认识到工作实践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2022年,PM10年均浓度达到历史新低,臭氧浓度改善幅度居12个盟市首位,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创有记录以来最好水平。2023年,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4项大气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黄河乌海段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在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位列第3名。

  《意见》明确提出“要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攻坚战”“加强呼包鄂、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为我市从更高层面、更广维度持续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带来有力政策支持。我们将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扛起黄河入蒙首站首责,紧盯影响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继续以“七治”为抓手和载体,着眼“天蓝、地绿、水清”目标深入开展美丽乌海生态环境提质行动,全力以赴攻坚克难、补齐短板,步步为营巩固成果、扩大战果,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努力向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乌海湖景观。(图片来源:乌海市委宣传部)
  
  加压加力推动转型发展。乌海是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产业结构长期倚能倚重,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高,推进产业转型迫在眉睫。近年来,我们坚持以链群思维谋划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强力推进矿权整合、焦化产业整合重组升级和煤炭洗选行业垂直一体化整合,提速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基地,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以及产业链配套项目相继落地实施,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初见成效,国内首家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挂牌成立,全市煤炭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90%以上,非煤产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0%以上,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内蒙古东源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图片来源:新华网)
  
  《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伸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产业链、氟硅化工产业链”“加快新能源产业关键材料、装备及零部件等全产业链发展,鼓励新能源就地消纳”,从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等不同层面,为我市深化传统产业转型、加速新兴产业培育提供了空间、方向、动力。我们将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坚持做大总量和调优结构并重,按照“巩固煤焦、提升化工、培育战新、拓展装备、优化传统”的发展思路,下大力气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推进绿电替代、数字赋能、设备更新、工艺升级,着力打造现代煤化工、硅基新材料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精细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现代能源、可降解材料5个超百亿级产业链群,聚力打造内蒙古西部绿色能源消纳基地,真正形成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
 
  内蒙古建龙包钢万腾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工人在生产线上作业。(图片来源:新华网)
  
  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乌海城市化率高、城乡居民收入高、城乡收入比小,在自治区率先实现共同富裕有基础、有条件。近年来,我们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财力但有一分增长、民生必有一分改善”,全市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从均衡走向优质,公办普通高中一本上线人数实现“五连增”,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居自治区首位,社会救助标准实现“七连升”,在自治区率先实现城市、农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成功入选自治区首批、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
  《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探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有效途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支持内蒙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建设,加强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管理”,为我市更好增进民生福祉释放了政策红利。我们将持续强化“有解思维”,聚焦解决突出民生短板弱项,靶向用力、精准发力,从更深层次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把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作为民生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城市转型的有力抓手,完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持续推动利民便民惠民直达基层末梢,使城市发展更加和谐、更具活力、更可持续。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着力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切实增强惠及群众的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生活便利、文明实践等方面的均衡性和可及性,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乌海湖景观。(图片来源:乌海市委宣传部)
  
  
  细致入微统筹发展和安全。乌海既是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西大门,也是典型的重化工城市,各类潜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狠抓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在自治区率先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使用三科国家统编教材工作任务,政府债务化解连续5年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下降至3.25%,连续6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信访“三率”综合指标居自治区首位,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群众生活的安全感、满意度持续增强。

  《意见》明确提出“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实施城市安全韧性提升、交通安全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智能安防单元建设等工程”“有力有序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有效防范各类重大安全事故”,为我市进一步提升统筹发展安全工作水平提供了更精准的落点、更牢靠的抓手。我们将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积极探索具有市域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坚决守牢守好安全生产、防范化解风险等红线底线,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作者:唐毅,系乌海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姝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