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别拿土豆不当干粮。2015年,国家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土豆成为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
一颗小土豆,事关中国饭碗,事关大国粮仓。
人民日报《习近平“下团组”分析为何不提全年经济增速目标》一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
来自乌兰察布市的全国人大代表费东斌汇报,当地绿色农畜产业“铺路架桥”,马铃薯、燕麦都打出了名气。
“你们那儿的马铃薯是做工业原料好还是食用好?”
“食用好,而且是很好的种薯!这段时间,价格不仅没有落,反而涨了。”
“甘肃那边种植马铃薯也比较出名吧?”
一听总书记提起市场比较,费东斌代表颇有些“不甘示弱”,他笑着抬高了嗓门:“我们叫‘马铃薯之都’,他们叫‘马铃薯之乡’,都好!”
话音一落,总书记和代表们都笑了。
这是赞许,更是鼓励与鞭策。
今年9月,内蒙古印发《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链发展六条政策措施的通知》,创新推出“薯六条”支持政策,推进马铃薯全产业提档升级。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
这份沉甸甸的《意见》,“支持”一词就出现了65次。其中,有一条“支持”格外亮眼——支持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试点,建设大豆、玉米、马铃薯制种大县,打造国家重要“粮仓”。
3年多来,这个被总书记关心挂念的“宝贝”成长得愈发茁壮,产业越做越大,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02
“小土豆”有颗“中国芯”。
在习近平总书记和费东斌代表的对话中,提到的乌兰察布马铃薯究竟好在哪?
乌兰察布马铃薯的好,得益于这片土地。
这里气候冷凉、日照充足、多松软沙土,极其适宜马铃薯生长。
这里出产的马铃薯块茎大、薯形好、干物质含量高、病虫害少,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内其他地区,是享誉全国的优质农产品。
高品质马铃薯的诞生,有“地利”的优势,也蕴含着“人和”的因素。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七台镇的马铃薯组培中心,规模全国最大。
在生产车间,科技人员用人工的方式对马铃薯种薯进行移栽定植培育,生产出“原原种”。
第一年移栽的种薯,科技人员叫“原原种”,老乡们叫种薯的“爷爷”;第二年,“原原种”种出来的“原种”,算种薯的“爸爸”;第三年,原种种出来的种薯“儿子”,才是人们日常吃到的马铃薯。
“一个自主品种的选育,过程极其艰难,一般需要8到10年左右的时间。”这里的科技人员介绍。
鲜为人知的是,创下世界最高单产纪录、彰显中国农业“芯片”水平的国产马铃薯种薯,就是在这里繁育而出。
目前,乌兰察布有种薯企业16家,“原原种”生产能力20亿粒。
良种繁育基地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种薯生产基地。
“小土豆”里的“中国芯”,妥妥地种出了“中国薯都”一片新天地。
03
“小土豆”连接“长链条”。
菜市场买几颗土豆,你准备怎么吃?
是炒土豆丝、煎土豆饼?还是土豆炖牛肉、过油肉炒土豆片?
在乌兰察布,“小土豆”有着神奇的“72变”。
9月23日,“薯都之秋”农牧民丰收节暨马铃薯产业大会在乌兰察布商都县举办。
当地农副产品展区里,鲜薯、冷冻薯、火锅薯、薯片、饼干、酸辣粉、薯馒头……“72变”的土豆看得人眼花缭乱。
当天,11家餐饮企业以土豆为食材制成菜品比武。煎、炸、蒸、炖、煮、炝、烤,土豆变主角。
他们还推出土豆酸奶饼、土豆馒头、土豆月饼等系列产品,开发出速冻薯条、速冻薯泥、脱水性膳食纤维、无矾水晶粉等深加工制品。
土豆——这个日常生活中的“老熟人”,一改往日的朴素形象,上演了一场让人眼前一亮的“变装秀”。
自2015年自治区首条马铃薯主粮化产品生产线在乌兰察布建立以来,高附加值马铃薯产品越来越多,产业链条越拉越长。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品牌”效应也日益凸显。
2009年,乌兰察布市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都”;
2018年,农业农村部等9部委认定“乌兰察布马铃薯”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022年,“乌兰察布马铃薯”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了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如今,乌兰察布马铃薯品牌价值已突破100亿元,位居全国五大马铃薯产区之首。
“小土豆”“链”出大产业,妥妥地成为乌兰察布一张响亮的名片。
04
“小土豆”变身“金蛋蛋”。
“前些年,我动员在外地的外甥回乡,和我一起承包260亩地种马铃薯,选取品相好、价格优的国产新品种,如今种了3年多,年均纯收入近20万元。”察右前旗三岔口乡十二洲村村民张连奎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我们祖祖辈辈都种马铃薯,过去传统粗放式的人工耕作方法,费时费力,干得多却收得少,如今翻地、撒肥、旋耕、播种、起垄、收获,从种到收都是全程机械化生产,合作社100多套农机能服务1.5万亩地。”察右后旗红格尔图镇南二海村吕海英介绍。
马铃薯品种更新、高垄栽培、配方施肥、膜下滴灌、综合病虫害防治和标准化生产措施等精细化科学种植方式,令马铃薯产量不断提升。
“10年前我们这的马铃薯亩产是5000斤,如今通过良种、良法、优良设施三配套科学种植,每亩地产量提高三四千斤,亩产达到8000多斤。”合作社社员郝志永说。
如今,只要提起马铃薯,乌兰察布人无不骄傲自豪!
据内蒙古日报报道:今年,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50万亩,预计产量将达到300万吨,种植马铃薯已成为了增收富民的大产业。
其中,希森系列马铃薯品种已推广至甘肃、河北、河南、云南、福建、广东等中国28个省,惠及薯农超过100万人,带动薯农增收120多亿元。
借助京蒙对口帮扶协作,乌兰察布马铃薯已进入北京市场,北京市场的10斤马铃薯中有7斤来自乌兰察布。
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促进乌兰察布市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人均来自马铃薯产业的收入约为3000元。
“小土豆”,妥妥地变身农民致富的“金蛋蛋”。
05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
乌兰察布是国家重要马铃薯种薯、商品薯和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小土豆”发挥着大作用。
打造国家重要“粮仓”,打造产能超百万吨、产值超百亿元的“双百级”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区,是乌兰察布正在下的一盘大棋。
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我们有着厚厚的理由。
“小土豆”的丰收,给我们带来沉甸甸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