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说起内蒙古,你会想到什么?
是辽阔的草原、蔚蓝的天空、奔驰的骏马、悠扬的牧歌、飘香的奶茶……
这些都是内蒙古,但内蒙古远不止这些。
就在这几天,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纪录片《智造中国》播出啦!
“全国六分之一的奶,产自这里!”“每眨一次眼,就有4包奶”……在《智造中国》中《智领未来》一集中,内蒙古乳业智造闪亮登场。
其实何止是乳业智造,在今天的内蒙古,在智能制造业发展的各领域,都在不断发力。
我们来看看,内蒙古智造为何如此亮眼?
02
看一杯牛奶的智造之旅。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内蒙古敕勒川上,看看伊利集团精品奶源基地的一番景象。
“智慧牧场”,以数字化手段保证奶源品质。
全智能挤奶、饲喂、推料等机器人各司其职;牧场运营管理系统全天候监控生产流程,精准掌握奶牛全生命周期。
“智能工厂”,让生产线的工作流程一气呵成。
工厂通过实现智能化布局,实现了生产线上所有环节的密封无菌自动化智能生产。
每眨眼一次,就有四五包牛奶完成灌装;
几万头的奶牛场,生鲜乳挤出后,2小时内即可完成加工。
在伊利的犊牛岛,工作人员定期给岛上的小母牛做尾根静脉采血,然后将采集到的血样送往实验室进行全基因组检测。之所以进行基因组检测,是为了可以快速筛选出高产的繁育母牛。
牧场智慧管理系统,负责给每个牛舍下发当天的食量。奶牛每天吃饭都要定时、定量、定配比。
在泌乳期的奶牛,可以得到更多的照顾。它们的早餐既有玉米、青贮饲料、苜蓿草、燕麦,又有矿物质和维生素。饲料车间里会根据系统数据,自动配比,“DIY”定制早餐。
在全球最新的转盘式自动挤奶车间,挤奶机模拟小牛吃奶的吮吸感,感应到挤完奶它就会自动脱落。然后采集每头奶牛的产奶量,自动上传。
每头牛从一出生就建立了数据档案,耳朵上的黄色耳签,就是它们的身份证。每头牛的身高、体重、卧床率甚至脂肪沉积程度,都能监测,并实时上传到牧场的智慧管理系统。
牧场、工厂、还有前方销售的数据,都在大屏幕上滚动汇总。伊利数字科技中心负责人尚直虎说:“我们过去做用户调研,想要得到消费者的一些反馈,可能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而现在,只需要一两天。”
这个牧场有6000头奶牛,但只有5名饲养员,一个人饲养1200头牛。
03
来自地下的“智”造业。
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山,就在内蒙古。包头市被称为“世界稀土之都”,其稀土矿山储量占据了国内稀土存储量的87%。
在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智造打开高端局。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智慧工厂”,已实现生产计划自动排产,节省人力成本10%、成品质量100%可追溯、良品率从90%提升到95%。
截至目前,包头稀土高新区已推动31家企业全部完成工业互联网建设,共接入智能化设备1000多台,实现了全方位数据的采集。
煤炭“智”造业,看我“72变”。
一块乌黑油亮的煤,在高科技的“催化”下,能变身为纽扣、餐具、眼镜架、高档服装等日常用品,还能成为降落伞、防弹头盔等产品的原材料。
经过这些变化,煤的身价倍增。
这只是内蒙古煤炭资源转化“升级”之路上的一处“风景”。
在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煤制烯烃和全球规模最大用绿氢替代化石能源制烯烃项目,为全国煤化工产业树立起新的风向标。
在鄂尔多斯市零碳产业园的远景动力鄂尔多斯零碳智能电池工厂,生产线上一块块方壳磷酸铁锂电池正源源不断产出。
电解水制氢、液态阳光、高效制烯烃、聚氯乙烯绿色生产、煤基新材料……一系列前沿科技最新成果发布。
“姓煤”,又不简单是煤。
“每秒1亿亿次,相当于10万台家用电脑”的算力。
在和林格尔新区,内蒙古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青城之光”的机房里,高速运转的设备闪着各种光,就如同眨着各种颜色的眼睛。
这匹超算界的“黑马”,以实测性能超过每秒3千万亿次的算力,在刚建成运营不到一年就跻身中国运算能力最强的超级计算机行列。
据了解,青城之光的运算能力是每秒1亿亿次,相当于10万台家用电脑的算力。可以同时满足高端科学计算与大规模人工智能训练的需求,应用领域涵盖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方面。
“在一个像变形金刚组成的工厂中,每100秒就会有一台新车产出”。
奇瑞鄂尔多斯项目焊装制造车间经过智能升级改造后,新生产线使用机器人142台,较之前增加了近100台,生产线自动化率达到65%,平均每100秒就有1辆白车身总成下线,生产制造工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无人工厂”24小时不间断生产、“机器人同事”包揽重活累活、“透明化生产线”监测全流程作业数据,坐在办公室盯着大屏幕点击鼠标,便可指挥千里之外的工厂生产……放眼内蒙古,各行各业智能化建设全面提档加速。
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识见”认为,内蒙古智能制造不断上演“速度与激情”,动力主要来自于以下三点:
智能制造势在必进,来自于制造业的“增”。
上半年,内蒙古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比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连续三个月超五成。
智能制造突飞猛进,来自于创新链的“新”。
上半年,主要行业中,全区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0.6%、18.7%,均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在工业新产品中,多晶硅产量同比增长312.2%,风力发电机组增长101.4%,单晶硅增长27.6%,电子元件增长26.3%,化学品原药增长10.5%,稀土磁性材料增长8.6%。
智能制造道平路宽,来自于政策力的“举”。
智能制造,必须勇于出硬招、舍得下血本。2022年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关于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意见》,今年又出台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支持工业调整优化升级政策达45条,已安排25亿元专项资金来兑现。
这些政策为吸引各类企业、院所、团队在内蒙古创新创业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支持。
05
向“智造”要活力,以创新拓市场。
放眼亮丽北疆,智能制造热潮喷涌,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由“制造”到“智造”,内蒙古奋跃而上,书写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