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展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养成俭朴之风,把生活作风问题作为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督促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筑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的堤坝。
总书记为什么要一再强调俭朴之风?因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更是党凝聚民心民力、成就事业的一种强大力量。
回顾百余年奋斗征程,我们党正是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在新征程上,继续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国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02
俭朴是一种力量。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古往今来,勤俭节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风尚,留下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历史警思。节俭朴素,力戒奢靡,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1936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去革命根据地延安采访,写下了闻名于世的《西行漫记》。在延安,他看到毛泽东住在十分简陋的窑洞里,看到了周恩来睡在土炕上,看到了彭德怀穿的背心竟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看到了林伯渠断了腿的眼镜,用绳子系在耳朵上也还是将就着戴……从简朴的生活中,斯诺发现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有着一种“东方魔力”,“他们坚忍卓绝,任劳任怨,是无法打败的”。他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是共产党的胜利之本。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2013年1月22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借古警今,讲了骄奢淫逸的危害: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国皇帝陈叔宝,在位时生活奢侈、不理朝政,后来隋军南下,其军队不堪一击,陈叔宝被俘病死。他所作的诗《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金陵五题·台城》中写道:“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管了很多地方,大搞“五子登科”,结果弄得民怨沸腾,彻底丧失了人心,最后很快就被我们党领导的革命赶跑了。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要求“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023年1月10日,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明确指出,持续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
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相比过去的物质匮乏,今天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以俭修身、以俭兴业的价值没有变,也不能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出台八项规定破题开局,为新时代标注了艰苦奋斗的鲜明底色,书写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新篇章。
03
俭朴之风事关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
历览党史,党和人民血肉相连,党和人民事业无往不胜,与党一贯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密不可分。
从土地革命时期颁布《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到新中国成立后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从改革开放之初重申“任何浪费都是犯罪”,到新时代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俭朴之风造就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民族的文明风尚。
从正面看,“俭朴的生活,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革命品质。”从反面看,“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浇风易渐,淳化难归”。
奢与腐,密不可分。奢靡之风的危害,不仅在于腐蚀干部、损害形象、败坏风气,还在于奢靡往往与腐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相伴而生,危害巨大。
奢靡之风虽然没有牙齿,却可以吃掉个人理想;虽然没有双手,却可以把人引入歧途。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老虎”“苍蝇”来看,他们的堕落往往是从贪图安逸享乐、追求奢靡生活开始的。
俭与廉,同样密不可分。生活中能否做到俭朴,手握权力时能否做到清廉,映照着信仰和初心,对俭和廉的坚守是共产党员终其一生的必修课。
俭朴之风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可以让党员干部要抵挡物欲横流,练就百毒不侵,还在于它是连通我们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须臾不可懈怠。
以俭修身、以俭兴业,是强大的政治力量,是永葆政治本色的防腐剂,是破解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的密钥。
只有永葆俭朴之风,才能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百多年来,共产党打天下、坐天下,靠的就是“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靠的就是“只见公仆不见官”,靠的就是始终与人民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04
养成俭朴之风,要有久久为功的定力。
久久为功,贵在坚持,考验着历史耐心、战略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治理铺张浪费,勤俭节约理念一步步深入人心。十多年来,各地各部门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管出了习惯、抓出了成效。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这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声音。
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筑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的堤坝,就是要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
“一篙松劲退千寻”,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思想上稍有松懈,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就可能反弹回潮、卷土重来。
不日进则日退。风气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养成俭朴之风,必须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久久为功、绵绵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