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论理

【学习论理】让文物“说话” 讲好北疆文化故事

2024年01月15日 15:34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启悟

 

让文物“说话”  讲好北疆文化故事
图/实践杂志社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载体。内蒙古文物资源丰富,从阴山岩刻、阿尔寨石窟壁画到元上都遗址、萨拉乌苏遗址,从草原上翱翔的雄鹰——鹰顶金冠饰到中原与草原的交流印记—— “许季姜”青铜簋……一个个历史文化遗址,一件件精美文物,不仅镌刻出内蒙古的历史印迹,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价值,更折射出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新时代,要讲好北疆文化故事,就要让文物“活”起来,变被动展览陈列为主动“开口说话”,使文物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让北疆文化在传承发展中焕发生机活力。
  

图/内蒙古博物院

  让文物“说话”,要善于挖掘文物背后的多重价值。目前,我区已基本形成类型丰富、主题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化博物馆体系,下一步,可借助科技、产业、文学艺术、媒体传播等手段的赋能,将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历史主动挖掘出来、呈现出来。例如,推进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努力构建全类型、全链条、全媒体、全方位的文物宣传体系,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传播开,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图/故宫博物院官网

  让文物“说话”,要善于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博物馆数字化水平。一方面,探索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科技理念、手段和方法,实现对文物旅游建筑遗产的科学化保护;另一方面,推广利用VR、AR技术打造“数字”文物,用虚拟手段还原历史场景,推动文物和文化走进人们的指间、耳间和心间。
  

图/澎湃新闻

  让文物“说话”,要善于让文物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2023年11月,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开展了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我区乌兰夫纪念馆和内蒙古大学联合申报的“聚焦红色文化展馆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满洲里博物馆和满洲里市第五中学联合申报的“中共六大满洲里‘红色边境线’红色基因传承沉浸式思政课堂”项目入选。“博物馆里的思政课”较好发挥了革命文物、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今后,还可以尝试将博物馆“搬”到课堂上,创新设置馆藏书法作品临摹、“身边的国宝”“非遗技艺”等主题课程以及数字课程,让更多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北疆文化、感受北疆文化。

  透过文物,可探文明之源流,可寻文化之根脉,更将赓续精神之传承。让文物会“说话”,焕发新的活力,展现时代价值,助力北疆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这是北疆文物工作在新时代承担的重要文化使命。


责任编辑:张姝玥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