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处】
出自孙武(春秋)《孙子兵法·军形篇》。原文为“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释 义】
大意为,善于打仗的人,不但使自己始终处于不被战胜的境地,也决不会放过任何可以击败敌人的机会。
【启 悟】
俗话说,“斗则得,服则失。”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近日发表的重要文章《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中,总书记号召党员干部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强调“只有全党继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为什么要斗争?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如果没有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斗争,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斗争,没有勇立潮头、不惧风浪的斗争,没有自信自立、迎难而上的斗争,我们就不可能闯出一条新路,开辟一片新天地。实践证明,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如何斗争?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斗争的胜利,关键在于讲究斗争艺术。毛泽东曾提出斗争的三原则:自卫原则、胜利原则和休战原则,即后来所称的“有理”“有利”“有节”。斗争是一门艺术,“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要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斗争本领从何来?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唾手可得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斗争经验,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要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在建设发展的主战场,在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学真本领、练真功夫,多经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多当“热锅蚂蚁”。工作就是斗争,斗争本领必须在工作中锤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党校“开学第一课”上告诫的那样:领导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
战鼓声声催征人。今天,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只有大家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底气,掌握斗争本领,做勇于斗争的“战士”、善于亮剑的“武士”、敢于胜利的“勇士”,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方能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