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论理

【学习论理】草木植成,国之富也

2022年06月13日 09:39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出处】

  出自管仲(春秋)《管子·立政》。
  
  【原文】

  山泽救于火,草木植成,国之富也。
  
  【释义】

  山泽能够防止火灾,草木繁殖成长,国家就会富足。
  
  【启悟】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守护最普遍的公共利益和民生福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越来越多的地方在治山理水、显山露水中抓住了发展机遇。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当地不再新开矿山,青青小草成为广大牧民群众奔小康的重要依托;在陕西榆林高西沟村以草养牧,以牧肥田,特色产业红红火火;在江西萍乡,于工矿废弃地打造湖光山色,“地下开挖”变“地上开花”;在河北塞罕坝林场,三代人绿色接力,从一棵树到一片“海”,依托森林资源走绿色发展之路,使周边4万多群众受益,帮助2万多人口脱贫致富……种下一片绿,让大地山川绿起来,让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美起来,在种绿植绿中富起来。事实证明,经济发展不是消耗自然资源的“竭泽而渔”,生态保护也不是贫守青山的“缘木求鱼”,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才能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加分项”“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近年来,从将“生态文明”写进宪法,到组建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长出牙齿”的新修订的环保法,都旨在扭转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发展的做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创造一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幸福满园的美丽中国。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只有日积月累植树造林的潜功,才能造就青山叠翠、江山如画的显功。当前,我国生态欠账依然很大,缺林少绿、生态脆弱仍是一个需要下大气力解决的问题。未来,我们要继续贯彻落实“两山论”,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创新挖掘金山银山“价值”,让更多的绿色发展奇迹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 


责任编辑:刘珂琦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