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论理

【学习论理】治大国如烹小鲜

2022年01月13日 10:12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出处】

  出自老子(春秋)《道德经》第六十章。
  
  【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
  
  【释义】

  治理大国,和煎烹小鱼的道理一样。“烹小鲜”不能随意翻动,作料要恰到好处,火候要掌握得当,要尊重烹饪的规律,否则就会或烂或焦,或咸或淡。“治大国”要了解国情,体察民意,尊重规律,科学施政。
  
  【启悟】

  “烹小鲜”需要掌握火候和方法技巧,“治大国”亦是如此,要在充分考虑国情、体察民意、掌握规律的前提下科学施政。
 
  治大国如烹小鲜,要学会“调众口”。如何“调众口”?习近平总书记讲得很明白: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治国的人要以百姓心为心,多到田间地头拉拉家常,多下生产车间问问情况,多去百姓家里揭揭锅盖,解民之所难,急民之所需,圆民之所望,以民意为标尺、以问题为导向施政,才能充分满足民众“口味”,践行“治大国”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治大国如烹小鲜,要学会“掌火候”。“烹小鲜”,最为讲究的是拿捏分寸、掌握火候。治国也是同样的道理:改进作风、惩治腐败,必须及时、果断、坚决,不能文火慢炖;制度设计、机构改革,须广开言路、从长计议,不能急于求成。在有的地方有的领域,群众最为反感、最不满意的,恐怕就是好好的一锅饭要么“糊了锅”,要么“夹了生”:有的“一刀切”,在疫情防控、污染整治中搞“层层加码”;有的“拍脑袋”,轻易把城市种了数十年的榕树一砍了之……治大国如烹小鲜,要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烹制小鱼,不翻一面焦、翻多了碎而烂,翻来翻去就是“瞎折腾”。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有的地方出台的政策朝令夕改、刚盖的楼房想拆就拆、上亿的工程说废就废……这种只管“做没做”,不问“好不好”的工作方式,本质上就是乱作为。由此可见,为政一方,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让国家机器在既定的规则下良性运转,才能达到“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的境界。譬如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简政与放权,就是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的辩证统一。前者是“有所为”,通过精简机构、创新管理,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效能,完成向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转变;后者是“有所不为”,即下放行政权,减少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理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
  
  “烹小鲜”是日常生活小事,尚需要用心、尽心方能做好,“治大国”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希望各级干部潜心研究、学思并重,掌握治国理政中的“烹饪”之道。 
责任编辑:刘珂琦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