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论理

【学习论理】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2021年05月10日 09:13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出处】

  

  1935年9月17日,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在新学年“始业式”上提出“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张伯苓(1876.4.5——1951.2.23),原名寿春,字伯苓,天津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家。他把教育救国作为毕生信念,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接办四川自贡蜀光中学,形成了著名的南开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包括周恩来在内的大批人才,被尊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启悟】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86年前,面对积贫积弱的国家,老校长张伯苓提出“爱国三问”,振聋发聩。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穿越时空,质朴厚重的“三问”依然蕴藏着无穷力量。

  

  这“三问”问出了中华儿女最自然、最质朴的情愫。“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有一种爱国,叫视死如归。方志敏烈士生命的最后时光是在狱中度过的,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置生死于度外,却写下这样的文字:“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有一种爱国,叫隐姓埋名。于敏,这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为了中国热核武器的研发,隐姓埋名数十年,依然矢志不移,他曾这样说过:“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聊以自慰了。”有一种爱国,叫忠诚奉献。“守岛卫士”王继才,30多年以海岛为家、与艰苦相伴,“为了一个承诺,我选择了上岛”“为了一面国旗,我留下来守岛”“为了一个信仰,要在开山岛守下去,直到守不动的那一天。”

  

  这“三问”传承着中华儿女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共鸣。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张伯苓的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走出流血牺牲、生死考验的语境,走出神州陆沉、存亡绝续的背景,“爱国三问”仍然需要我们一代一代这样问下去、答下去,才能为“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提供最深厚的底气、最有力的支撑。

  

  

责任编辑:柔倩(实习)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