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论理

【学习论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2021年04月29日 09:01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出 处】

  

  出自梅贻琦在1931年就职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演讲时说的一句话。

  

  梅贻琦(1889.12.29—1962.5.19),字月涵,祖籍江苏武进。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

  

  【释 义】

  

  一个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并不在于它有多少幢大楼,而在于它有多少名大师。

  

  【启 悟】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4月19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清华学子迎来了他们的“学长”习近平。在清华园里,习近平总书记曾度过人生的重要阶段,对教育问题尤其是高等教育问题,有着深沉的思考,有着坚定的自信。他说,“只有心怀‘国之大者’,才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广大青年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

  

  “高楼易起,大师难求。”大学之大在于汇聚大学者、研究大学问、培养“大写的人”。清华大学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进之中,发展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在时间的长河中,一代代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爱国奉献、追求卓越。110年风雨兼程,清华始终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以拳拳赤子心,筑青云报国志。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航天之父”钱学森的话掷地有声:“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110年栉风沐雨,清华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桃李不言,大师云出。王国维、梁启超、熊庆来、叶企孙等一大批学术巨匠曾在清华执教;23位“两弹一星”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清华园里走出了600多位院士……110年筚路蓝缕,梁任公的演讲声声回荡,“行胜于言”的校风代代传承。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承担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重要设计,到如今一大批清华学子“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活跃在扶贫、抗疫一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凡国家急需之处,都有清华人的身影。

  

  惠风和畅,水清木华;春风化雨,其乐未央。新百年已走过第一个10年,古老的清华园正焕发着勃勃生机,芝兰葳蕤;清华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4月23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永久编号为10911的小行星被冠名为“自强不息星”。“以更高的标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更高的标准提升学术创新水平,以更高的标准提升国际交流合作层次”,新时代新百年,清华人喊出“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强音。

 

  

责任编辑:柔倩(实习)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