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论理

继续打好脱贫攻坚战要坚持五个辩证统一

2020年03月04日 16:31 来源: 作者:内蒙古增强脱贫内生动力研究课题组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是我们党对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已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最大约束和显著短板。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农村发展不充分和普遍的贫困问题,相继组织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等专项减贫计划,有效缓解了区域性贫困。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国的扶贫开发进入了脱贫攻坚新阶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内蒙古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内蒙古、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增强脱贫内生动力、严格考核监督,强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2018年,全区贫困人口总量减少到1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6%,与2012年的贫困发生率10.60%相比下降了8.54个百分点。

  内蒙古贫困人口总量虽然不大,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而且防止部分脱贫户返贫任务依然严峻。在2019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提出了继续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明确要求,为我们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牢记总书记嘱托,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必须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把握好过程和结果、全面与重点、内因和外因、物质和精神、长远和眼前、共性和个性、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

  一、继续打好脱贫攻坚战,要坚持“任务如期完成”与“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辩证统一

  “任务如期完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意味着将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任务如期完成”的时间节点是2020年,是接下来一年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空间基点是全覆盖,做到在扶贫路上绝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在这既定的时空维度上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实现“两个确保”,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在脱贫标准上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要重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咬定目标不放松。

  任务完成没完成,关键看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成果不仅要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更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要运用辩证法和两点论,一方面要看到已取得的重大成就,坚定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更加注重脱贫攻坚质量,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另一方面要直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解决“四个问题”,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同时,要落实好“一摘四不摘”的重要要求,加强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出列和脱贫人口的后续扶持工作,保证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二、继续打好脱贫攻坚战,要坚持全面打好与重点攻克的辩证统一

  全面打好是脱贫攻坚的战略安排,是重点突破的基本前提和章法。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是一项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系统工程,既有深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工作,又有破解“插花式”贫困难题;既有打好深度贫困旗县脱贫攻坚战,又有加大非深度贫困旗县贫困人口支持力度;既有攻克贫困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难点,又有兼顾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发展需要。因此,要以全面打好统领重点攻克,着力强基础、补短板、提质量、重实效,不留死角地做好产业扶持、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资助、社会保障兜底等精准到村到户到人的帮扶工作,实现贫困人口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方面的“清零达标”,针对返贫和新发生贫困人口予以及时帮扶,防止畸重畸轻、顾此失彼。

  重点攻克是脱贫攻坚的战术行动,是整体推进的关键要点和打法。经过六年精准扶贫、三年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已进入整体收官和后续保障的决战决胜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重点攻克的内容会随着扶贫实践的深入而有所改变。重点攻克,关键是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乡(苏木)村(嘎查)。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通过新增扶贫资金、财政转移支付和预算内投资重点向这些地区倾斜,重点解决好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医疗保障等问题。同时,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构建以产业扶持为主导,住房、教育、医疗等措施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保障体系,继续解决好2020 年后的相对贫困问题。

  三、继续打好脱贫攻坚战,要坚持外部借力与内部发力的辩证统一

  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战,需要各级扶贫主体协同推动,需要社会各界真心帮扶。内蒙古是边疆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任务重、难度大,单靠区内及其贫困地区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谓“人心齐,泰山移”,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立足我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力量作用,深化京蒙扶贫协作、中央和省市自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工作,积极引导更多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汇聚强大攻坚合力,使脱贫攻坚获得更丰富更有效的帮扶措施,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赋能。

  内部发力是决定脱贫攻坚成效的终极原因和根本动力,是好政策、好举措这些外部因素能够起到长期根本作用的关键。扶贫思路千万条,手段千万种,但是如果没有扶贫对象积极主动的配合、踏踏实实的行动,难以凭空救济出一个富裕的新村。内部发力并非一蹴而就、一役之功,需要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扶贫与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多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及消费扶贫店、爱心公益超市、孝扶共助等参与式帮扶措施,把扶持更多地转化为对贫困人口的激励,让扶贫福利变成脱贫红利,使内生动力更具持久性。强化抓基层党建促脱贫作用,大力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加强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感恩教育,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做实教育扶贫,注重发挥教育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功能与作用,加大对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校舍、师资、教学设备等投入力度,构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和“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社会支持网络。

  四、继续打好脱贫攻坚战,要坚持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的辩证统一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二者作为我国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行动导向确定的国家战略,具有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前提基础与继承创新的辩证关系。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2020年之前的乡村振兴,关键是脱贫攻坚。只有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只有包括贫困乡(苏木)村(嘎查)在内的农村牧区共同实现了乡村振兴的目标和任务,才能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不能割裂开来搞成“两张皮”,亟需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统筹衔接机制,乡村振兴既要围绕脱贫攻坚展开,也要瞄准2020年之后相对贫困人群“防贫”与“助贫”相结合的综合救助,争取在观念、规划、产业、体制和政策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现阶段不仅要考虑脱贫攻坚的需要,也要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根据脱贫攻坚的任务,将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与组织振兴统筹推进等乡村振兴战略思想融入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计划,先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脱贫的质量和可持续性,进而为乡村振兴奠定制度和物质基础,推动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升级,把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家园全面建设好。

  五、继续打好脱贫攻坚战,要坚持责任落实与基层减负的辩证统一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需要责任落实和基层减负相结合,“加法”和“减法”都要用好。落实责任不松劲是脱贫攻坚的“加法”,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整改和防范风险不精准,看似是工作层面的问题,实则是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作风问题。脱贫攻坚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是检验各级干部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和工作作风的关键指标。落实责任既要注重精气神、作风、效能的“软建设”,又要强化政策、资金、项目等“硬落实”,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扶贫及实体经济、教育监督、激发内生动力等为支撑的“一核多元”落实机制,保证扶贫领域风清气正,让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抓落实。

  强调责任落实并不否认减负的必要性,减负是脱贫攻坚的“减法”,也是动力。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要减轻基层干部负担,坚决减掉工作上的无用功,避免基层干部在留“痕”不留“绩”、留“迹”不留“心”的形式主义中疲于奔命,给他们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踏踏实实为民办好事、做实事。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头痛医头,不能凭借简单的数据减少来量化基层负担的减轻,而应跳出文山会海、“痕迹管理”、检查考核这些狭隘的框框,在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共享上,在信息化手段的利用上,在各项条块工作的整合上,下一番绣花功夫,结合地方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合理确定基层的责、权、利,对地区、部门工作作出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以此形成基层综合减负的良好格局,做到真减负、减真负。

  总之,扎扎实实把继续打好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深学笃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看家本领,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更加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困难群体,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课题组成员:双宝、党敏恺、苏文、武振国、史主生)

责任编辑:刘秉承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