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1.基本概况
《实践》杂志是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办的机关刊物,创刊于1958年,是全国创刊最早的省级党刊之一。毛泽东同志亲笔为《实践》杂志题写刊名并复信。近年来,实践杂志社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围绕党的二十大关于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要求,深化媒体融合改革,举全社之力打造“实践”全媒体传播矩阵。
2.社会责任理念
实践杂志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工作方针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理论+实践”综合性党刊定位,努力将《实践》打造成理论宣传阐释有高度有深度、实践成果展示受关注受重视、党员干部喜欢看常学用的省级高质量党刊,打造具有较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平台。
3.获奖情况
2023年,实践杂志社被评为“创建北疆模范机关先进单位”;“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被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评为“突出贡献团队”,举办的“来内蒙古吧,把‘印象’带回家”融媒推介活动入围中央网信办“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
“文明内蒙古”微公号被评为“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网络文明主题优秀新媒体账号”,系列微动漫作品《30秒看非遗》被中央文明办评为“融合传播优秀案例”;“识见”评论被评为2023年度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创新案例,网评文章《华为为什么选择了内蒙古?》在2023年度全国网评工作“创四优”竞赛活动中荣获优秀作品;“识见”微公号在2023年度全区网评工作“创四优”竞赛活动中荣获优秀账号,网评文章《为什么大家都在转<居然收到一匹马>》荣获优秀作品;实践业务团队荣获全国编校技能大赛内蒙古赛区第一名、总决赛第二名;全媒体平台推出的产品共有53件获奖,其中,全国党刊优秀作品28件,“宣传内蒙古”好作品14件,内蒙古新闻奖8件,“新春走基层”优秀作品3件。
二、政治责任
4.坚持全媒体发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坚持把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形成报道合力。《实践》杂志在“时政”版块及时推出《求是》杂志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署名文章24篇,强化“理论+实践”特色,策划约组区内外专家理论文章30余篇,刊发自治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文章170余篇。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持续办好“总书记的深情牵挂”专栏,推出1000余件作品,聚焦《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策划推出18期“学习日记”长图,被总平台以专题形式在“推荐”栏目置顶,阅读量达500万+。“实践融媒”充分发挥“学习”品牌优势,持续推出“学习论理”“每天学一‘典’”等原创新媒体产品70余件,24小时累计阅读量达180万+。“识见”推出《大国治沙》《紧日子里的辩证法》《自找苦吃》《“马克思进文庙”的启示》等原创评论20余篇,《大国治沙》获评“宣传内蒙古”好作品奖。
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实践》杂志策划推出主题教育专刊,约请知名专家学者推出20余篇有深度的理论文章。“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建立线上主题教育学习资料库,在首页开设“主题教育”专题,刊播《北疆党课进行时》等系列作品。“实践融媒”开设“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专栏,推出相关稿件200余篇。“识见”推出《这个“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浦江经验”的启示》等评论。
5.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重大主题报道出新出彩
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期间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实践》杂志推出“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特别报道。“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联动全国12家省级学习平台,围绕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推出《千山植翠色,筑起北疆绿色长城》图文报道。“实践融媒”推出《习近平引语: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引语:长江后浪推前浪》等理论网评文章,推出《你好,我是北疆绿色“碳库”!》《你好,我是北疆无限“风光”!》等“你好”系列原创长图。“识见”推出《“中国饭碗”装“塞外好粮”》《当“蒙古马精神”与“三北精神”相遇》等评论。
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杂志持续办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花开”栏目,以“理论+实践+专家解读”组合形式,推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模范”“全面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系列深度报道。“实践融媒”联合各盟市开展“推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宣传行动,推出重点融媒体产品《“语”你同行 同心筑梦》,累计发布23部短视频,全网点击量250万+。“识见”推出《在同心圆中“遇见”内蒙古》《为什么大家都在转〈居然收到一匹马〉》《以何“模范”》等评论,《以何“模范”》获评“宣传内蒙古”好作品奖。“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开设“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栏目,全年发布相关作品560余件,总阅读量5000万+。
聚焦办好“两件大事”,《实践》杂志特别策划“北疆新实践”专栏,推出“生态安全屏障”“农畜产品基地”“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专题,策划推出“经验成果大起底”专刊。“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发挥众筹、联动报道优势,汇聚了“总书记来到我们身边”“把答卷写在北疆大地上”等150余组优质作品,阅读量达1800万+。“实践融媒”策划推出《实践有力量|万里绿色长城是什么“城”?》《实践有力量|“双碳”是什么碳?》系列微动漫,在新华社客户端重磅推出后24小时内全网阅读量达200万+。“识见”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内蒙古党委书记提到“十个不”》《“钢铁驼队”给内蒙古带来了什么》等评论,获评“宣传内蒙古”好作品奖。
围绕《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首次与广东《南方》杂志开展联动报道,推出《南粤潮涌 北疆风劲》《南粤北疆专家共话合作双赢》《一场南粤与北疆的双向奔赴》组合报道,获评“宣传内蒙古”好作品奖,在广东省第一客户端“南方+”、“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联动刊发。“实践融媒”推出《十问内蒙古——2023.11.9国新办新闻发布会速览》,新华网等央媒网站第一时间转发,阅读量50万+,获评“宣传内蒙古”好作品奖。“识见”第一时间推出评论《这份关爱让我们心潮澎湃》,是自治区媒体推出的首篇评论作品,被人民网、新华网等央媒网站第一时间转发,迅速实现全网传播。
围绕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实践》杂志陆续刊发《以“一体两翼”策略下好北疆文化对外传播这盘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北疆文化建设》等解读文章。“实践融媒”推出原创长图《实践纵览 | 一图纵览北疆文化》,以50个青城印记为主题制作推出系列二创产品。“识见”推出《“内蒙古印象”:何以成为“现象”》《“内蒙古印象”中的蒙古马》等评论,均获评“宣传内蒙古”好作品奖。“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改版推出“北疆文化”栏目,推出系列作品100余件,20余件优秀作品被总平台选用。
聚焦自治区重大活动,杂志社各平台持续发力,推出多组融媒体产品。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期间,开设“激情十五运 健康中国梦”专题,重磅推出《实践Vlog丨相约暖城 共赴盛会》《实践Vlog | 天高云淡 绿色低碳》,制作推出《“十五运”奖牌榜》系列海报9期,得到十五运官方媒体运营团队肯定。第四届中蒙博览会期间,开设“第四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专题,以精彩图文报道、群众反响报道等为主展现博览会盛况。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宣传阶段,组建“十四冬”宣传团队,推出“共赴冰雪之约”、“十四冬”科普小剧场等系列产品。
6.坚持以评论发声,舆论引导铿锵有力
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持续强化言论评论工作,以发出内蒙古最强音为目标,打造“识见”网络新闻评论品牌栏目,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推出《这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内蒙古这样干!》《华为为什么选择了内蒙古?》《这一年,内蒙古有拼劲》《这个冬天,内蒙古很忙》等评论;聚焦把内蒙古形象树起来,推出《呼和浩特接住了》《是什么成就了“信用乌海”?》《锡林郭勒:文旅出圈的一个经验样本》等评论;聚焦“十四冬”,推出《“1个冬天”,10年准备》《有一种相遇,叫非遗遇上体育赛事》《冰雪运动与内蒙古撞了个满怀》等评论,全年共推出作品197件,产生了众多24小时本号阅读量过万的产品,有力引导了社会舆论。
7.坚持“实践向实践问计”,舆论监督精准有效
以“实践有力量”品牌打造为抓手,以“解码五大任务 走进十二盟市”为主题,着力开展“社长、总编辑蹲点”基层调研活动。强化调查研究和舆论监督,策划推出看乳都(呼和浩特)、看硅都(包头)、看能源(鄂尔多斯)、看“双晒”(乌海)、看产业(通辽)、看生态(锡林郭勒)、看民族团结(兴安盟)等组合式、系列式报道。《关于通辽市玉米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被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编发。
三、阵地建设责任
8.“实践”全媒体传播矩阵建设成效凸显
2023年,实践杂志社坚持内容为王,注重移动优先,抓住《实践》杂志全面改版和媒体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全力打造“实践”全媒体品牌,形成了以《实践》杂志为主,实践网,“实践融媒”微公号、视频号、抖音号、头条号,“识见”微公号,“《实践》杂志”强国号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全年累计推出系列报道、理论评论文章和融媒体产品2.5万余件,全网传播量超过3亿次。
9.融合报道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2023年,“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与各省级平台共建“东北振兴新突破”栏目,策划开展了“来内蒙古吧,把‘印象’带回家”融媒推介活动,联动20家“学习强国”省级平台、全区12个盟市开展集中宣传,通过媒体联动、行进式报道,共推出各类形式作品2000余件,总阅读量达1000万,有力呈现了内蒙古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生动实践。联合自治区党委网信办推出的“实践有力量”网上理论宣传品牌,突出“学习+实践”“深度+融合”特色,集纳全区优势资源力量,推出“宅兹中国 青春问答”“实践有约”等系列作品,全年共有120余篇作品被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总平台选用。
10.融合采编平台建设稳中求新
以打造“实践”全媒体品牌为目标,集中整合全社资源,明确“理论+实践”的目标定位,全面提升《实践》杂志质量水平;组建评论部,建立选题策划、集体推稿制度,与有关高校探索建立社外供稿机制,将优势资源力量向“识见”评论聚焦;整合现有新媒体账号,升级更名为“实践融媒”,推动各方面工作融入“实践融媒”品牌打造,形成了统一部署、整体规划、协同运作的全媒体工作格局。
四、服务责任
积极协调帮助包联村建设净水站1座、污水处理站1座、到户类水冲厕所159座,覆盖130户;协调完成煤改电项目,实现全村60户电锅炉安装全覆盖;帮扶扩建饲料厂,协调组织农技养殖专家进行养殖技能培训,提升村民种养专业技能;出资改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场所,新建“农家书屋”阅览室,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开展困难群众慰问活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五、人文关怀责任
11.民生报道聚焦百姓需求
全媒体平台精心做好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内容宣传,“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推出《内蒙古通辽:聚焦服务业“小切口”解决民生“大需求”》《内蒙古乌兰察布:让就业“饭碗”盈满民生幸福》等多篇展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报道。“识见”评论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发掘正能量,推出《“不出圈”,已“出圈”》《长者食堂里的幸福味道》《“方寸之地”,也有“诗与远方”》等多篇作品。
12.坚持以人为本,报道有态度有温度
坚持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站在人民立场,从人民利益出发,反映人民的思想与行动,把更多的版面留给人民群众。以社会民生新闻为主线,与深度报道相结合,推出《赤峰的这本“账单”为啥不一般?》《确保三冬暖是个“硬任务”》等社会报道;聚焦支教团的事迹、“北疆楷模”关慧明的事迹推出《“这条小鱼在乎”》《征途是星辰大海 脚下是泥土芬芳》等一批有温度有态度的评论。
六、文化责任
13.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蒙古文明网开设“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北疆楷模”等8个栏目,刊发稿件1800余篇。“文明内蒙古”微公号开设“文哥明妹”“我们的节日”“家风家教话传承”“镜鉴文明”等原创栏目,持续刊发作品400余件。重磅推出《2023“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开始啦!》互动H5作品,吸引全区中小学生广泛参与,访问量达114万+,留言数量达110万+,单条推文阅读量达31万+。
14.深挖本地资源,弘扬优秀文化
“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持续办好“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专题,推出《文化润民心 轻骑踏歌行》《廉洁文化进校园 清风正气润心田》《去乌海赴一场翰墨飘香的文化盛宴》等融媒体作品,推出“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了不起的非遗”“追寻革命足迹 探寻大漠遗珍”“北疆文化·青城印记”等系列作品700余件。“文明内蒙古”微公号推出的“三言两语话文明”“三言两语说节气”成为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牌产品。
15.大力推动公众素养提升
围绕普及民法典知识、科学健康知识等,“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联动全区12盟市通讯站,推出“剧说民法典”“健康素养66条”“科技云讲堂”“典·古今”等系列作品,把专业性和通俗性结合起来,产生广泛影响。
七、安全责任
实践杂志社守住安全底线、筑牢安全防线,提高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能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强化策、采、编、审、校、印、发全流程管理,做到“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条底线、一体推进”。严格落实社属期刊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工作,重点做好新媒体账号运营管理,进一步压实管理责任。严格规范新闻采编流程,建立健全稿件刊播审核制度,明确采编刊播流程各环节的审稿职责,坚持“三审三校”,确保政治安全、内容安全、传输安全、刊印安全、播出安全、技术安全。完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工作机制,建立重大主题宣传值班值守工作机制,保障新闻生产安全有序。
八、道德责任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严守新闻职业道德,坚决杜绝有偿新闻、有偿不闻、“三俗”新闻、虚假报道等损害媒体公信力、影响力的行为发生。尊重原创、保护版权,转载稿件规范标注来源和作者署名。坚守主流媒体社会责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弘扬社会公德,维护社会公序良俗,杂志社所属新媒体平台推出“文明内蒙古”“闪亮的名字”专题栏目,持续更新“今天我在岗”“了不起的你”等系列作品,传播网络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新闻采编人员自觉遵守《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从事采访时及时出示新闻记者证。持续在社属各媒体平台公布监督热线,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九、保障权益责任
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适,配强内设机构班子,用好干部,调整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实施业务骨干带徒,青年人才创新、一线实践锻炼“三项行动”,组建融媒体产品工作室,以项目制推动采编人员积极投身新媒体创作。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与入职员工建立劳动关系、签署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不断完善福利体系,为员工提供正向激励保障,切实保障员工休假等权益。全面从严做好证件年度核验工作,为符合条件的采编人员及时申领证件,及时收回并注销离职、退休或调离采编岗位人员证件,切实维护新闻记者证权威性和新闻采编活动严肃性。坚持政治素质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全年举办各级各类培训54场,有效提高采编队伍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十、合法经营责任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网信、新闻出版等部门发布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经营工作管理,不断规范经营行为。全面落实采编经营“两分开”要求,进一步明确采编岗位人员不得承担经营创收任务,发行、经营等岗位人员不参与采编业务,禁止人员混岗混编。坚持正确导向,严格规范广告刊播行为,强化导向、严格把关,杜绝各类违法、虚假、低俗广告。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按要求做好公益广告刊播。
十一、后记
针对社会各界期待,实践杂志社认真研究、积极谋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紧围绕自治区中心工作,持续加强评论和理论宣传阐释,组织一线蹲点调研采访,做好网上网下多渠道传播;不断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新格局;深化媒体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实践》文章在新媒体平台的二次转化和传播,更好把内容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牢固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建设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下更大气力培养全媒型、专家型人才,为杂志社事业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