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园地

绿色发展 “绿”在哪里

2024年06月04日 15:44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王婷

  四月的大青山,春风拂面,鸟鸣啾啾。山上大大小小的油松泛着新绿,高大的白桦树刚刚冒出新芽,野山桃树有的刚刚顶出花骨朵,有的已经半开,一片生机盎然。大青山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上,前来登山的市民络绎不绝,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瞄准绿色、低碳,创新思维、路径,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新时代绿色发展进行曲越奏越响亮。
    
  由“绿”而美 绘就亮丽底色
     
  站在大青山山顶上极目远眺,不远处的雅玛图森林公园、敕勒川草原等多处重要生态建设工程映入眼帘,远远望去,绿意盎然,春意浓浓。

  然而,谁能想到十年前山下还是一片乱石滩,风一吹,尘土满天飞。2012年,呼和浩特市开始实施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修复敕勒川草原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承担修复工作的蒙草生态集团秉承先科研后修复的理念,开启敕勒川“人工干预+自我修复生态循环模式”的创新探索。

  “我们摸清了水、土、气、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影响这一区域植物生长和生态变化的要素,以及过去几十年变化的规律,再选取适宜这一区域生长的植物,采用人工撒播和机械喷播相结合的方法播种,并配合草原封育、草原松耙、施肥等进行修复治理。” 蒙草生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如今的敕勒川草原,已建起包括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蒙古包会议中心、萨仁湖等多个功能区,成为集草原保护、草原修复、草原文化于一体,融合观光、休闲、生态研学、体育运动、马术、会议庆典等多功能的自然生态草原旅游区。

  “从敕勒川草原出发,经呼和塔拉大街、哈拉沁路等道路向西向南,还有蒙草百草园、哈拉沁沙坑公园、哈拉沁生态公园等等,非常值得大家一看。”市民李翔说。在敕勒川草原南侧呼和塔拉大街上,每逢周末骑自行车的人非常多,李翔就是其中一位。

  如果说大青山前坡是呼和浩特的后花园,那么大黑河就是呼和浩特“门前”的一条玉带,微风轻拂,波光粼粼,水鸟翔集。但曾经大黑河是出了名的“黑臭河”,河道内遍布垃圾、淤泥,周边居民备受困扰。

  “为彻底治理水系,呼和浩特市实施了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市45家涉水企业全部建成一级污水处理设施,并对城区5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部实施提标改造和产能扩建,出厂水水质达到一级A的标准。”呼和浩特市水务局局长张永德介绍。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成效有目共睹。2023年,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由52万吨增加到64万吨。建成污水管网800公里、雨水管网1298公里。完成二级水源地保护区内132家企业清理整治和21个“千吨万人”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续17年100%达标。国考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消劣,国控地下水考核点位水质极差比例下降为12.5%。建成区黑臭水体彻底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呼和浩特入选首批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金山开发区成为全国首批化工园区地下水管控修复试点,“无废城市”建设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山南水北我的城,蓝天碧水净土我的家。”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呼和浩特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规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面推进中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着力加大监测监管执法力度,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绿色生态成为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亮丽底色。
    
  因“绿”而兴 激活“诗和远方”
     
  呼和浩特,不仅是市民乐享的美丽城市,更是无数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在大青山脚下,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徽式村居院落映入眼帘。白墙青瓦、房脊高挺、走沿高翘……这就是新城区保合少镇水磨村。

  随着大青山前坡生态修复工程显现成效,水磨村确定了“生态强村、旅游富民”的发展目标。凭借自身资源与地域优势,将文化创意与景观资源相结合,将水磨村建设成为集旅游度假、文化体验、创意休闲、生态宜居、高效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自治区级旅游总部基地,保留传统农村元素,从景观、设施、氛围等方面营造一种独特的农家气质,满足游客休闲放松、体验农家文化的需要。

  “不仅有登山健步爱好者来此观摩小憩,也有很多画家和美术系的学生来这里写生,有时候一周要接待游客千余人。对于游客来说,这里能够亲近自然、温润心灵。”水磨村民俗文化村一家非遗文化体验馆的负责人说。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深入发掘“山河湖海”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自然旅游、露营经济,依托大青山、大黑河、黄河、敕勒川草原、马鬃山冰雪等生态资源,不断丰富体育休闲、帐篷营地、观光采摘、冰雪运动等文旅融合新业态,构建处处是风景、时时有服务、人人都舒心的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宜游城市”,让游客在沉浸式旅游中感受青城的独特魅力。

  2023年,呼和浩特市文旅产业强劲复苏、全面升温,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绩。接待国内游客5058.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1.6%、390.6%,获评全国旅游集团优选投资十强城市、中国康养旅游城市……作为内蒙古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城文旅正在向“全域、全季、全民、全业态、全要素”迈进,为游客提供更多的“诗和远方”。

  逐“绿”前行 “碳”出发展“新”路
     
  在托清经济开发区,集中式光伏风电新能源项目建设现场,由26块光伏板组成的一组光伏组串,每小时可发电1000度。项目将建成414035块光伏板,采用最新型单晶双面双玻光伏组件,每年发电量近5亿度。该项目投产后,可为呼和浩特市托清经济开发区年均提供绿电12.36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34万吨,减少排放温室气体94万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走进位于赛罕区中环产业园内的内蒙古鑫环硅能科技有限公司,伴随着生产设备的轰鸣声,一粒粒绿豆大小的颗粒硅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鑫环10万吨颗粒硅项目负责人张元涛介绍:“相较于棒状硅,颗粒硅体积小、流动性强,利用率更高,还能避免掺入杂质。同时,生产颗粒硅的电耗更低,可实现光伏发电全生命周期至少80%的碳减排。”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一手抓开发利用,一手抓装备制造,全力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建设能源资源总部经济集聚区、国家级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截至目前,已建成中环产业园、经开区现代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两大集聚区。其中,硅材料方面形成光伏级和电子级两条产业链,今年产值预计达到800亿元。同时,全市已有45家能源及装备制造头部企业在呼设立区域总部,一批产业链延伸项目加快推进。 

  根据《呼和浩特市培育以绿色电力为基础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三年行动方案》,呼和浩特市充分发挥风光资源、蒙西地区电网、首府产业集聚、储能技术发展“四大优势”,提出“率先在全区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目标,加快推进“源、网、荷、储、造”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高度融合的绿电消纳示范区,推动内蒙古自治区成为全国绿电消纳中心。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盯紧重大能源项目,通过绿电消纳示范区建设,带动项目两侧的合作和推进,实现电网侧、电源侧、负荷侧联动发展。” 呼和浩特市发改委主任、能源局局长伊德尔说。

  追青逐绿,何止青绿。呼和浩特市正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徐徐展开一幅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实践全媒体记者 王婷)
责任编辑:郭晓旭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