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园地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

2024年03月14日 15:46 来源:《党建》杂志 作者:唐任伍

  【导读】2024年第3期《党建》杂志“思想理论”栏目刊发了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撰写的文章《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文章阐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和天下情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崇高境界和远大理想,深刻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和本质属性,是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懈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各国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和天下情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崇高境界和远大理想,深刻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和本质属性,是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懈价值追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根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智慧结晶与精华,铺就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底色,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的文化沃土。尽管西方国家是现代化的先行者,为世界各国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模板,却也导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认识误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深厚的根脉,影响其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实践方式,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不是割裂传统的“另起炉灶”,而是本国历史文化的赓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表达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现代化的主张,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华民族一直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天下大同、与人为善的思想观念,并将其作为对外交往的基本准则,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塑造出中华民族崇尚和平、和谐共融、以和为贵、兼济天下的民族性格,折射出中国与世界相处的价值原则,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和而不同”“和合共生”蕴含的开放包容的思想智慧,强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多样性统一,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最终实现“美美与共”。“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思想智慧,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强调“以德服人”“兼济天下”,强调国与国之间交往坚持和平协商的王道,反对唯我独尊、唯利是图、恃强凌弱的霸道,蕴含着深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就是坚持胸怀天下,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的政党,我们党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立足对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未来命运的关切,将人类看作具体的、现实的整体,提出“人类解放”的目标诉求,探究人类未来命运、寻求全人类得以解放的道路。《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将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解放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

  共产主义的实现具有艰巨性、阶段性、长期性,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也需要与时俱进。尽管世界更加复杂多元,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差异化因素相互作用,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大势,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思考人类前途命运,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这不仅是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力证明,也是使各国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人的解放的全新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线,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秉持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我们党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和平等尊重、团结合作的秩序观,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对弥合当下国际矛盾和冲突具有重大的引领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平发展,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破解国与国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改变不合理的世界格局,为世界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己任,建构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安全等多方面的现实方案,极具现实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近代西方奉行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抛弃和超越。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国家率先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西方国家也以“上帝的使者”自居,固守零和博弈思维,无节制地追求胜者全得,为了一己之利在世界各地制造冲突和战争。中国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理念,奉行合作共赢思维,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实现世界持久和平的中国方案,摒弃了西方发达国家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道路,走出了一条以科技现代化为关键,以共同体为本位,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崭新现代化道路。

  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从没有产生“资本逻辑”的土壤,不可能走西方的资本扩张之路。历史上,中国强盛到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30%时也从未对外侵略扩张。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对历史上遭受过的“资本逻辑”带来的民族危机、文明蒙尘苦难记忆犹新,对广大发展中国家遭受或正在遭受的西方资本主义移植的“现代化”模式痛苦感同身受。正因如此,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始终秉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世界各国人民过得好。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始终信守“决不称霸”,不走西方“国强必霸、殖民掠夺”老路的承诺,以“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方案为全球治理和发展贡献力量。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强调对话而不对抗、结伴但不结盟,主张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包容开放、交流互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在国际冲突中始终秉持公道正义、促谈劝和的一贯立场,推动现有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向着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共建“一带一路”,就是践行这一要求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的判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的理念推动国与国之间文明交流互鉴,在增进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为各国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共建“一带一路”,成为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的伟大实践。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为重要方向,以规则标准“软联通”为重要支撑,以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为重要基础,努力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日益增长,亚投行、丝路基金、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匈塞铁路、蒙内铁路、瓜达尔港、汉班托塔港等一大批合作平台与项目扎实推进。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为相关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崔致瑄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