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园地

在为民务实中显担当

2023年09月27日 09:31 来源:《实践》2023年第7期 作者:王银保

  我的办公室里摆着一块小白板,上面记录着需要我“一线盯办”的每一项民生实事的进度。对我来说,只有下足“绣花功夫”,才能更好地带领乌拉特后旗各族干部群众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
  
  历经实践磨炼,砥砺初心使命
  
  我刚参加工作的地方是临河区(当时为临河市)马场地乡。在那里,我工作12年,先后从事过财政、组织、宣传等工作。那时,群众还管我叫小王。我熟悉那里的每一条乡间小路,清楚每一家农户的情况。调离马场地乡时,20多名群众自发来送我。我经常帮助的张大爷请求市委来的同志把我留下,我感动流泪。这段基层历练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之后我常跟大家讲:群众认可你、表扬你、舍不得你,是对一个干部最大的褒奖;得到群众认可的工作,是最有价值的工作。
  
  2005年到2012年的7年,我先后担任临河园林局、住建局、执法局主要负责人,2012年到2019年,我担任临河区副区长,分管城建领域。在这些岗位上,我深深感到组织对我的信任,也明白自己肩负的千钧重担。这段时间,正是临河提升地区形象、加快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广泛学习全国各地先进理念,逐渐熟悉城市建设、园林设计、城乡管理等业务知识,经常带着干部加班加点工作,“五加二、白加黑”是常态,生怕因为设计不周到、施工不细致,造成工程项目的缺陷。那些年,人民群众看到临河多处烂尾楼盘活了、绿地面积增加了、公园场馆更多了,城市管理更趋于科学合理,从而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增强,我为此感到无比欣慰。
  
  产业兴旺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品牌创建是产业兴旺的“牛鼻子”。2019年3月,我调任市直部门,组建巴彦淖尔市绿色产业统筹发展办公室,带领一班人着力提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推进“天赋河套”品牌建设工作。最终,巴彦淖尔市成功创建国家农高区,入选国家首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市绿色统筹办被国家五部委评为“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
  
  锚定一个目标,办好两件大事
  
  担任乌拉特后旗委书记以来,我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两件大事在乌拉特后旗见行见效,以“锚定再造一个新后旗,昂首跨入西部百强县”为目标,用实干担当书写履职答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绿水、碧草蓝天是乌拉特后旗最宝贵的财富。面对去年中央环保督察的12个信访问题,我逐个成立专班,带头研判分析、多次实地督办,短时间内全部整改到位。开展露天矿山整治3年行动,计划到2024年全部建成绿色矿山;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重拳整治砂石料偷挖盗采违法行为,规范了矿产资源经营秩序。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如何在21.95万亩耕地“小天地”作出“大文章”,如何把粗放单一的畜牧业“拉起来”,是摆在旗委、政府面前的两道难题。我结合多年乡镇工作经验,认定“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作、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是未来农牧业的发展方向。为此,我们结合农牧业实际,多措并举推进提质增效,计划3年内完成所有耕地高标准整治。目前,近一半的耕地走上了流转、托管之路。规划建设的22个重点农牧业示范项目多点开花,因地制宜推出7种农企利益联结模式,12家农牧企业与50个嘎查村集体、10441户农牧民实现利益联结全覆盖。优化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客商不想来,项目落不了地,发展就无从谈起。项目要抢占时间和先机,考验的就是作为和担当。在齐华矿业重组过程中,我多次带队与山东金谷集团沟通对接,成立工作专班,上下联动,认真一研判、需要时候调度,定人定事定时跟踪推进,强力促成10年的“僵尸企业”迎来新生,清欠职工工资、上缴欠税,并推动投资60亿元的九一新材项目落地开工。2023年,带队赴外招商从我做起,全旗共派出赴外招商“小分队”38批次,累计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403.58亿元,不到半年完成市里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的122%。
  
  探寻发展密钥,走好为民之路
  
  34年的工作历练是我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事不过夜,再晚也是早”“一家不圆万家圆,一人辛苦万人甜”的工作理念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为我今后的工作筑牢了根基。
  
  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当旗委书记,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作为党建第一责任人,心中有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我把群众满意作为最大的政绩,带领全旗上下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定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农牧区实际,我们创新推进、深化边疆党建“六个一”和“党政军警民企”联建联创品牌,更加注重基层党组织发挥职能作用,把人民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推动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了农牧民群众的“主心骨”。
  
  始终做到心中有民。共产党员从来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经常拿自己的成长经历来告诫各级干部,“我本来就是农民的孩子,树高千丈,也不能忘了根在哪里。大家也是一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绝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而是要努力转化成行动、转化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始终做到心中有责。工作中,我始终把民族团结、生态环保、边疆稳固、安全生产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在乌拉特后旗履职一年多来,我们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今年要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旗”;在全市率先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把青山绿水还给后旗人民,把金山银山留给后辈儿孙;推行“宝音一线工作法”,创建无访苏木镇、无访嘎查村(社区)、无访社(乌素组),打造“全国信访工作示范旗”;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排查整治行动,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希望,当我离任乌拉特后旗委书记的时候,群众能说一句“王书记给我们办过实事”,那我就知足了。
责任编辑:崔致瑄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