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园地

弘扬教育家精神

2023年09月11日 11:05 来源:实践杂志社 作者:

  01
  
  9月9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向他们和全国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和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优良传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教师,多次在重要场合,表达关切,送来问候和祝福。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寄语教师要“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勉励他们“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叮嘱他们要“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
  
  一封封回信,一场场座谈,一次次走进校园,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深情厚望:“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不仅是匡正个体的标尺,更是奠基国家的坚石。
  
  02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纵观人类文明史,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把教育视为对未来的“战略投资”和持久繁荣的根基。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大师荟萃,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躬耕教坛的师者,将伟大美好的蓝图变为肉眼可见的现实。
  
  ——国家强盛,迫切需要教师躬耕教坛。“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于漪说过,“我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无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离不了高素质的教师。  
  
  ——科技创新,迫切需要教师躬耕教坛。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夯实富强之基,迫切需要新时代的师者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育时代之新才。 高校获得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双一流”建设引领带动各地加大对410所地方高水平大学和1387个地方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力度;职业教育设置1300余种专业和12万多个专业点,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更多科技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大国之间的角逐,是科技、经济的较量,背后是教育实力、师资力量的比拼。
  
  ——人民幸福,迫切需要教师躬耕教坛。教育是国计,更是民生。“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为学前教育立法,扩大公办园学位,“双减”政策扎实落地、家长和学生的身心负担变轻;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教育数字化战略深入实施……一个个举措、数据,无不彰显出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如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接近60%、教育强国指数比2012年上升26位……这一串数字,量化了一个国家教育的快速腾飞,也标注了一个民族的奋斗足迹。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需要1800多万老师持之以恒的奔赴。
  
  03
  
  时代需要好老师。
  
  何为一名好老师?
  
  其实,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
  
  好老师,要有“大情怀”,胸怀“国之大者”。“时代楷模”钟扬,援藏16年,跋涉50多万公里,采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他在世时,曾有人不解地问:“你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到那么多地方采集种子?”钟扬的回答是:“国家需要、人类需要这些种子。”
  
  
  好老师,要有“大人格”,道德情操高尚。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作为一名山村教师,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张桂梅靠的是“立德树人”。20年前在华坪民族中学教书时,为了毕业班的孩子,她拖着病体坚持上课,不去住院;为了帮助山里的穷困学生,她节衣缩食,舍不得吃好的;为了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她时常唱歌念诗……”
  
  好老师,要有“大学问”,学识扎实精深。扎实学识是当好教师的看家本领。手书教案和习题集41年,程启明是师生眼中“活动的物理教案博物馆”。每学年手书2至3本,到现在已经有100多本, 累计400多万字。“不突破自己的‘天花板’,就教不好学生们”。在程启明看来,老师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就有可能不及时准确地为学生提供解答。他说:“我的目标是做一个永远不会被学生问倒的老师。”
  
  
  好老师,要有“大境界”。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5岁时被一则爱心支教的新闻报道所打动,杨明放弃沿海地区高薪工作,志愿到乌蒙山区支教,在黔西市的偏远山村小学一待就是11年。期间,他有很多机会离开乡村,但却一次次选择留下。“其实在哪里工作都很有意义,但对我而言,这里的乡村小学更需要老师。”杨明说。
  
  04
  
  8月31日,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公布,翟津、刘少坤、史宁中等12名教师光荣入选。
  
  9月10日,中宣部、教育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3年全国“最美教师”先进事迹。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等10人获评2023全国“最美教师”。这是节日献礼,更是深深敬意。
  
  他们是全国教师的榜样,也是万千好老师的缩影。
  
  在弭光艳来之前,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三河小学没有专职美术教师,喜欢画画的孩子只能在包装纸背面涂涂画画,水彩笔更是“奢侈品”。没有文具,就用工资为每位学生买了图画本和水彩笔;没有橡皮泥,就在山脚下,挖半袋黄土,加入水和棉絮自己徒手和好。如今,每个学生都会用“毛毛狗”制作活泼有趣、创意十足的拼贴画。每年儿童节,弭光艳还为孩子们认真举办一场大型画展。
  
  扎根山区特岗,不让一人辍学。14年来,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柏树沟学校校长张杰先后在5所学校任教,化身孩子前行路上的“提灯人”,将最美好的年华和热情奉献给了山区的孩子。
  
  为了提醒自己“争分夺秒”,我国草业科学奠基人任继周家里的每个房间都挂了钟表。“每讲两节课,我备课至少8小时”,虽已鲐背之年,仍每日坚持工作6个小时。
  
  在四川内江,“95”后乡村小学教师林玲坚信,艺术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于是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带着学生们一起体育锻炼、唱歌、跳舞,开展各类活动。她用镜头记录了孩子们刚入学和时隔五年后的变化。
  
  59岁的万步炎几乎满头白发,他笑着说“这是大海的馈赠”。把国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当成努力的方向,万步炎常年生活在大洋上、研究室里,带领学生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研究。
  
  ……
  
  这样的故事,有太多太多。
  
  教育是一种理想,也容纳了千千万万人的理想。
  
  教师是一种平凡的身份,却勾勒了无数种精彩的人生。
  
  05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与百姓幸福、民族兴盛、国家强盛血肉相连的事情。
  
  脚踏神州热土,直面时代呼唤,向着教育强国,广大教师积极担当作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乐教爱生、甘于奉献,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培养出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教育是什么样子,明天就是什么样子。
  
  值此教师节,致敬每一位守护三尺讲台筑梦人,道一声,“谢谢您,陪我一程,影响我一生。”
责任编辑:崔致瑄

敬请关注实践融媒体平台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

《实践(蒙文版)》2021年第12期

往期期刊

请选择往期期刊